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 > 国际经济 > >

章玉贵:超级盛会中国进博会开幕,为何定在上海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今天上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这场“一票难求”的全球贸易盛会,与40年前决定中国人命运的那次“一锤定音”有何关联?又为何选址在上海
不仅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争相参与其中,新兴经济体和不发达国家也纷纷加入进来。
他们将给中国带来什么?他们将从中国带走什么?
外行只能看热闹,来,内行教你看门道!
在即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作为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进出口国,中国举办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在全球经济发展与贸易变迁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样本价值。
从1978年到2018年,这40年,世人见证了一个原本处于全球贸易价值链边缘地带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向国际贸易有实力参与者和体系建构者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国也因此初步完成了从主要的出口国向主要的进口国的角色切换。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应运而生。
这既是中国秉持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逻辑延伸,也是中国致力于探索构建与贸易伙伴之间有效利益分享机制的国家级尝试。
1
超级盛会

去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上宣布“将在2018年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高水准地筹划一个超大规模的系列博览会,是对国家在现代综合管理能力、国际动员能力方面的重大考验:
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
3600多家企业参展;
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
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
等等。
11月1日,中国正式开始执行降低部分商品的最惠国税率,涉及1585个税目,平均税率由10.5%降至7.8%,平均降幅约26%,主要涉及纺织品、机电设备及零部件等。
这是中国向世界释放的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积极信号。
未来15年,中国将进口不低于24万亿美元的商品,考虑到正在不断扩大的双边与多边自贸协定以及随之而来的零关税率,各国可预期分享来自中国经济的增长福利效应将是天量级的!
因此,展位“一票难求”,凸显本次博览会对世界各国的巨大吸引力。
进博会签约企业来源看,发达国家的参展企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自约占三分之一。
除了大国,新兴经济体的经济与科技成就同样令人瞩目。例如,融合了近40项专利技术的“会飞的汽车”就来自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的斯洛伐克。
另外,让最不发达国家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是博览会的工作重点之一。2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的超百家企业报名参展,展示最具本国特色的优质产品、旅游资源和传统文化,并借助中国的平台加快参与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而中国企业承诺给予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展品运费减免,提供优质优惠的境外运输服务解决方案,这也充分体现出中国的国际担当。
2
各大国带来了啥?

日本最积极
日本组织了大规模企业团参展——五大展区、450余家企业和团体参展,1500种展品展出,约2万平方米的展出面积,使其位居各参展国之首。
澳大利亚铆足了劲儿
这不仅是修复双边业已受损的政治关系的重要契机,更是为即将于明年1月1日实施的中澳自贸协定第五轮降税进行大规模“热身”。
因此,为了“备战”进博会,澳大利亚铆足了劲儿。届时,来自澳大利亚的零关税葡萄酒、三文鱼、龙虾、螃蟹、牡蛎、蜂蜜等产品将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
当然,澳大利亚企业的高科技成就也深受中国同行认可。
英国相当珍惜主宾国地位
英国相当珍惜作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宾国的地位,将派出包括王室成员、政府官员和企业领袖组成的高级别代表团,并带来在空间科技、航空、食品、农业等各领域的最新成就。
聪明的英国政府把在中国深耕30年之久的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指定为进博会英国政府合作伙伴。
英国人深知,在21世纪,能否最大程度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人民币国际化)红利,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真正把握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所带来的战略机遇。
德国带来了“吨位”最大的产品
作为整个欧洲经济体系基石同时也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经济伙伴的德国,当然不会放过在魅力四射的“四叶草”展示德国先进科技和产品的重要机会。
宝马、西门子、麦德龙、拜耳、思爱普等德国重量级企业届时将一展身手。德国人甚至把总重200吨的大型铣床也搬到中国,来自德国瓦德里希科堡的“金牛座龙门铣”是本届进博会“吨位”最大的展品。
向来孤傲的法国不甘落后
早在今年1月访华期间,马克龙总统即承诺要派出高级代表团与会,由7个地区组成的法国馆不乏优雅与先进气息。
70余家法国参展企业中,不少拿出了看家本领。法国人更是通过进博会实现了法国牛肉因疯牛病被禁长达17年之后重返中国的愿望。法国医药企业赛诺菲将在进博会集中展示在研创新药物和疫苗。
意大利拿出价值2亿元代表作
在奢侈品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方面不输于法国的意大利,此番推出的代表作是身价近2亿人民币的AW189直升机。
俄罗斯重点推介农产品
深陷美国制裁的俄罗斯,组织了涵盖农工、医疗、高科技、服务和日用消费品的5个行业出口商参展,重点推介农产品,希望填补美国在华市场。
梅德韦杰夫总理将亲临进博会,彰显战略协作伙伴对中国的支持。
美国企业早已行动起来
由于贸易摩擦,尽管未派高层官员来上海,但是,特朗普总统在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通话中表示,支持美国企业积极参加进博会。
事实上,美国企业早已行动起来,通用电气、霍尼韦尔、高通、谷歌、微软、赛默飞世尔和惠而浦等来自互联网科技、汽车、家用电器、制造业、农业等多个领域的近180家美国企业将扎堆亮相进博会。
有远见的美国商界领袖明白:就中美经济关系的战略价值而言,不应只是两国每年高达6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量,也不止于两国高达1000多亿美元的双向投资额,也不是两国为了整固经济基本面、提升在全球价值链核心利益而各自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措施,而是两个超级经济体如何在竞合中找到利益分享机制。
3
40年前的“一锤定音”

从1957年的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到2018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用了61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从“全球卖”到“全球买”的转变。
尤其是过去40年,世人见证了中国的角色转变历程——
从处于全球贸易价值链边缘地带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到国际贸易有实力参与者和体系建构者;
从主要的出口国到主要的进口国。
1978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发出了“对外贸易要有一个大的发展”的号召,上海率先响应,其他省份纷纷跟进。
当年,全国出口额一举达到97.4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28.6%;
进口额达到108.9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51%;
一举签订了宝钢等22个引进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项目,涉及金额上百亿美元。
尽管当年中国206.4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占全球份额之比只有区区0.77%,但指标意义却十分明显。
这表明:一个正在起步阶段的大国渴望融入世界经济与贸易体系,渴望通过对外开放缩小与国内先进技术差距的决心。
当时,中国经济总量虽位居世界第9,但整体经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让新中国第一批系统考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高级代表团(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领)深感震撼:
中国不仅不知道二战以后世界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而且经济发展与国际社会严重脱节!
代表团回国后向中央汇报了所见所闻,提出了不少有价值性的建议。
中央开了两个多月的务虚会后“一锤定音”:
“不开放死路一条”。
这是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在40年前发生重大变革的逻辑起点。
4
为什么是上海?

从1978年到1992年,在这14年间,中国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部分还原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属性,随着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并通过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与管理,培育国内企业的制造能力,使得中国得以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即今天所言的全球价值链)。
当时,美苏争霸的国际背景有利于中国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政府与企业做生意。
但是,受当时的经济基础所限,中国还无法规模化生产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工业制成品,也缺乏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人才,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缺乏活力,外汇极其稀缺。
因此,中国在逐步释放外贸热情的同时,也在苦苦寻觅扩大对外贸易的突破口。
1979年4月,党中央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5月,“出口特区”正式更名为“经济特区”,比照世界自由港区的相关运营模式,以关税减免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营造良好投资与营商环境,鼓励外资进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引进先进或次新技术与管理方法,以特殊经济政策与管理体制,把特区发展成为外向型经济的桥头堡。
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与在全球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深圳奇迹”就是创办经济特区后的直接成果。
随后,类似的桥头堡不断涌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正式启动开发的上海浦东,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留下个数个指标性印记: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个金融贸易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第一个自贸试验区,等等。
可以说,浦东的开发,直接激活了上海沉寂已久的营商禀赋与贸易“基因”。之所以把首届进博会放在上海举办,就是看中了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商业城市的开放气质和历史积淀。
也正是基于此,习近平主席在此次会上宣布,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将推出三大举措:
一是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鼓励和支持上海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二是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三是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5
经济与贸易规模飞速发展

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内相关产业对民间资本的逐步放开,大大激活了中国各市场主体长期蓄积的营商禀赋,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尽管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价值链的获益程度较低,但出口导向的外贸政策还是为经济发展注入了相当的活力。
另外,作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的创始缔约国,中国于1986年7月正式向该组织递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制度备忘录》,提请恢复我国的合法地位。
从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这8年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市场开始逐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国有企业也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迈进。
在这8年间,中国的进出口规模越过了2000亿美元、3000亿美元、4000亿美元和5000亿美元大关;
外汇储备也从1992年的不足200亿美元跃升至2001年的2121亿美元,增长了10倍。
更具指标意义的是,中国“入世”,不仅无需再像过去那样每年都要争取所谓的“最惠国待遇”,而且堂堂正正融入了全球贸易体系(尽管这个体系是发达国家主导设计的),中国本就相当完整的制造业体系通过技术进步和贸易价值链的延伸,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在全球分工的地位。
此后,中国在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全面参与全球经济竞争。
从2001年到2017年,中国经济的规模从1.3万亿美元做大到超过12万亿美元,是全球仅有的两个GDP超过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中国外贸总额更是达到41045亿美元,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找到了参与全球生产与贸易分工的接口,并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确立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自由化的逻辑框架下,中国如何以适应柔性商业规则为基础,以内生性技术进步为依托,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出口商品附加值,进而稳步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路径。
6
捍卫贸易规则

中国“入世”以来,在经济实力和全球贸易版图中地位的提升,超出了包括发达国家的预期。加之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
今年6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在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是如何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是如何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全面履行加入承诺,大幅开放市场,以实现更广互利共赢的。
中国还向世界阐述了作为既有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受益者和维护者,中国坚决维护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地位,并积极争取与有关负责任经济体一道,遵守和维护世贸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全面参与世贸组织工作。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重要受益者之一,也是致力于维护自由贸易体系的最重要力量之一。
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中国通过举办进博会,搭建了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有效对接乃至最终无缝对接的超大规模平台,既是中国秉持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逻辑延伸,也是中国致力于探索构建与贸易伙伴之间有效利益分享机制的国家级尝试。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
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
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
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毕竟,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
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总监制:王磊


本文标题:章玉贵:超级盛会中国进博会开幕,为何定在上海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