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演讲与口才 > 演讲稿 > 学生演讲稿 > >

吴良镛谈演讲学生睡着:可惜没机会详细解释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摘要]吴良镛院士说,因为自己经历的年代和现在的生有所不同,所以在写演讲稿时,也会特别注意。

16日下午,在2014年首都高校科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吴良镛院士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搀扶下,缓缓走上人民大会堂报告台,并坚持站着35分钟,讲完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

据现场人员称,当时准备了凳子,吴老坚持站着讲,工作人员怕出现意外,于是坐在吴老身后。然而,有几张照片显示,台下坐的首都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倒”下不少,趴在桌上睡去。

吴良镛谈演讲时学生睡觉:我尽量选择学生了解的内容

2014年9月16日,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吴良镛院士在人民大会堂做报告。

“(演讲)题目是我自己定的,稿子是我编写了一个提纲。”17日,吴良镛院士告诉澎湃新闻(),坚持站着讲是可以精神一点,演讲内容也更多从研究生角度出发,为他们设身处地解读问题。

“我不敢说,所有听众(听得)怎么样,但是大体上我是(演讲中)这么想的,在学术人生、做事为学上也是(演讲中)这么过的。”

自己定题目列提纲

有不少网友对演讲内容产生疑问,然而从网上刊登的演讲全文可见,有不少个人经历的故事和细节。

“题目是我自己定的,稿子是我编写了一个提纲,一个博士生帮我写,后来他们提了一些意见,我再改写。”吴良镛院士这样说道。

当被问及怎么定的主题时,吴良镛院士笑着说,“因为我想为研究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在研究生阶段应该重视哪些问题,所以都是从这个点出发的。”

谈话间,现年92岁的吴良镛院士虽然语速较慢,但口齿依然清晰,偶尔会因鼻窦炎打个喷嚏。“2008年时,我在南京的建筑工地视察时,犯了一次脑梗,右边的腿脚和手没什么力气,后来在康复医院治疗了一年半,慢慢加强锻炼,好些了。只是,偶尔有些不方便。”

即使偶尔行动不便,但在演讲的35分钟里,他却依然坚持站着。

“站着讲可以精神一点,我还有力气站。”吴良镛院士表示,演讲结束后,身体也并没有什么不适。

尽量选学生了解的事

对于学生睡“倒”不少,有人提出是否是内容不接地气。可在演讲全文里并没有特别晦涩的内容,道理都是用亲身经历点出。

“我还比较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我经历的年代和当前不一样,所以比较注意,尽量选择让当前学生能够了解的(内容)。”吴良镛院士告诉澎湃新闻,因为自己经历的年代和现在的学生有所不同,所以在写演讲稿时,也会特别注意。

自1946年执教于清华大学,至今,吴良镛院士在学校依然还有课,也带学生。

“(现在)跟我做学生时有很大不同,所以有时要注意,(我讲的)他们了解不了解。”

吴良镛院士表示,自己很愿意亲近学生,这周六还会开一个座谈会。“当然,我跟年轻教师不一样。(我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所以,他们要我做这个讲演时,我很乐意,因为向学生讲一些问题,本来就是作为教师的职责。”

可惜没机会详细解释

在谈及,最初演讲中的五个点(理想与立志、选择、坚持、榜样、顿悟)是如何形成时,吴良镛院士为澎湃新闻一点点分析了自己的想法。

“这五个方面,我是一点点形成的。当然,一个人要有理想、要立志,从中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都要逐步加深。立志并不是说,立了就行了、定了,是要逐步加深的。人生还有好几个阶段,志也要不断深化,所以要从立志开始。但是,人生总会有很多转折,随着经历而发生改变。转折不对,立志就可能实现不了,就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也是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和周围人的经历。”

在发言中,吴良镛院士提到了两位榜样,吴征镒和冯康。“他们和我同辈,后来都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他们研究的)过程中我就对他们很敬仰。但他们这些成就在短时间里是说不清楚的,所以在最后,我又侧重讲了一下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政治思想、对事业的感受、为人为学为师等,再回到前面讲的内容。”

和澎湃新闻聊起自己发言的想法时,吴良镛院士也有一个小遗憾,“因为听的人不一定都知道吴征镒和冯康的细节,我没有机会(详细解释),不知道他们听得怎么样。昨天只能演讲半小时,如果稍微细一些,看过文章,对吴征镒和冯康有进一步了解,可能(大家)对我讲话的意义就更了解了。”

吴良镛告诉澎湃新闻,不敢说所有听众(听得)怎么样,但大体上自己是演讲中这么想的,在学术人生、做事为学上也是这么过的。

结束报告后,吴良镛院士还有不少事儿忙活,他最近还在中国美术馆办了一个画展,“其他事情也挺多的。”


本文标题:吴良镛谈演讲学生睡着:可惜没机会详细解释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学生演讲稿”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