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 > 现当代文学 > >

从“中国式童年”到“中国童年精神”(2)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中国式童年”文学意义与现实路径

  童年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它既有时间和空间之分,也有个体和群体之别。当它以个体形式呈现时,它可能是生活的一段时光、生命的一段历程、心灵的一段记忆;当它以群体方式展示时,它又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文化的一种形式、社会的一种结构。童年的丰富内涵决定了童年具有审美层面的双重属性:既携带着生命初始阶段与生俱来的率真自然、清新明媚的现实感;又洋溢着蓬勃热忱、鲜活开放的生成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童年既是透视民族历史的一面镜子,也是映照现实人生的一双眼睛,还是参照未来世界的一个坐标。作为现实存在,童年寄寓着生命之于现实的期许、对于未来的期望;作为观念文化,童年又标识着现代文明的自我救赎和社会历史的不断反思。童年在自身发展中不断寻求着自我表达和自我确证;童年也在价值求索中,不断获得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

  所有这些,也正是童年审美价值的体现。是审美让童年通过文化赋形脱离了单一的生物意义而成为社会存在、文化建构,是审美经由意义凝结使童年超越了具体的物化形态而由现实存在一跃成为思想资源、审美对象。其意义不仅是生命现象和生命体验的艺术转化,更是融合了历史、现实、想象的“三元合一”的审美创造,是从生活到文学的升腾。

  这种创造和升腾既有题材选择、艺术构思、语言表达等写作技术层面的因素,更有包括童年观、价值观、文学观等观念层面的影响。而后者,恰恰是决定“中国式童年”文学表达成败的核心因素。它超越具体的童年文化形态,以重构记忆、表述现实、创生未来三种书写方式体示审美内涵,核心无不指向儿童文学现实主义。

  作为文学观念,儿童文学现实主义以其关切并理解童年的现实导向为“中国式童年”文学书写夯实了基础。对“中国式童年”而言,现实主义表达除了时间维度上不同时代童年生活现实,以及空间维度上不同区域童年生活景象外,其价值还在于通过“中国式童年”不同层面社会生活的客观描述,不仅呈现或重述历史童年的真实样貌,表达和剖解当代童年的现实命运,而且还引领和守望未来童年的理想情怀,寄寓并阐发表征儿童主体性和成人反思性的童年精神。

  作为表达方式,儿童文学现实主义以其触摸并深入童年的文学话语为“中国式童年"形象塑造树立了典型。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核心内容。原创儿童文学现实主义表达不仅要立足当代儿童生存现实、心灵境遇,深入挖掘“中国式童年”内涵,更要基于童年愿望和童年命运塑造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典型童年形象。

  实际上,如果检视“五四”以来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不难发现,现实主义在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中早已根深叶茂。稻草人、少年闰土、罗文应、小英子、张嘎子、王二小、高玉宝、谢慧敏、张莎莎、贾里、贾梅、桑桑、杜小康……上述典型形象不仅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人物画廊,而且为新世纪原创儿童文学提供了生动的形象模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式童年”典型形象既是中国儿童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承继,又是对这一传统的发展和超越。

  作为审美倾向,儿童文学现实主义以其引领且守望童年的价值定位为“中国式童年”文学表达确定了坐标。现实主义不仅是文学观念、表达方式,还是一种看待自然、社会、人生的审美态度。对儿童文学表达“中国式童年”这一命题而言,无论乡村、城市、边缘等空间维度“中国式童年”现实,还是历史、现实、未来等时间维度“中国式童年”镜像,都仅仅是儿童文学现实主义表达所依托的素材、所借重的手段,而惟有其内在的对童年命运的深切关注,对童年愿望的殷切期待,对童年成长的睿智引领和诚挚守望,才是“中国式童年”文学书写的中轴线,是其方向所指、价值所系、审美所属。如果缺失了这一“硬核”,不管“中国式童年”构思怎样奇巧机智,故事多么生动曲折,语言如何瑰丽华美,结构何等精致缜密,其形象塑造都将肤浅虚饰,其情感意蕴都会轻飘寡淡。

  因此,立足于全面把握“中国式童年”不同维度内涵和深刻理解儿童文学现实主义精神,新世纪原创儿童文学童年书写应该承继中国儿童文学现实主义传统,以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为参照,调动一切文学手段,通过塑造新世纪“中国式童年”典型形象,把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空间地域、不同文化氛围的中国童年命运。惟有如此,才可能真正走入“中国式童年”深处,才会真正解析并表达出中华文化背景下,一代一代中国孩子的情感结构和心灵密码——中国童年精神。


本文标题:从“中国式童年”到“中国童年精神”(2)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现当代文学”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