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

从平凡故事中体会新时代教师风采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编者按:第29个教师节已经过去,但是人们对于教师职业在新时代的内涵和社会定位的思考从未停止。从教师本人来说,其职业体验和感受非常丰富,在他们看来,教师要有爱心、责任感,要乐于奉献、甘于坚守、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继9月10日教师节特刊后,我们继续刊发几位老师的文章,让我们从他们的平凡故事中,体会新时代教师的风采。  

让民间美术走进课堂

  “山里的孩子需要我们啊”,时隔16年,我回忆起父亲这句话时心情还是激动的。我是湘西腊尔山希望小学的美术教师,我的爷爷、父亲也是普通的老师。1995年我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代课教师。我代课了3年,一边从教一边复习参加高考,最终考上了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学习美术专业。毕业后,先在凤凰县两林学区教学。2002年为了能够教美术,我去了腊尔山希望小学。腊尔山,是凤凰县的“西伯利亚”,一个条件十分艰苦且很难留住教师的地方。乍一走上美术课堂,我惊呆了,我发现自己没法上美术课了:美术课本内容很精彩,一册书里光是工具材料起码有数十种,教材中提到的吹塑纸、泡沫板、国画、水彩画等工具材料孩子们见所未见,更购买不起。面对渴望的大眼睛,我苦苦思索……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享受同等的美术教育呢?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上美术课,享受美育的快乐,我尝试将泥塑内容引进课堂,带领学生走到田间地头,玩起了泥巴,但家长和学校都不理解,不能接受那种开放式的玩泥巴现象。一次上课,我带领学生挽起衣袖和裤脚,正在田里淘泥巴,被几位干农活的家长看见了,他们指着我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叫什么老师?不好好上课,却带孩子们出来玩泥巴!”后来,我又尝试将民间美术引进课堂,把苗族背裙、苗族绣片、苗族花带等带到课堂来上课,还邀请民间艺人来讲故事、传技艺。一些老师不知我在玩什么名堂,认为我想偷懒不上课,背地里把我告到校长那里去。面对学校、家长、社会的不理解,我苦恼了。课本很多内容不能用于实际教学,课外的材料内容又进不了课堂,我该怎么办呢? 

  正值我踌躇之际,以探索在农村和民族地区实施和推广美术教育、传承传统美术文化、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为宗旨的“蒲公英行动”美术课题研究在腊尔山希望小学落户。 

  我掩藏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冲冲地跑进校长办公室说:“我们的美术教育有希望了,‘蒲公英行动’来了!” 

  我兴奋地发现,自己以前所做的一切,与课题所提倡的乡土民间文化、自然资源进入农村美术教育课堂的理念出奇地相似,这种探索通过完善和改进,一定能够成为上好贫困地区美术课的突破口。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便下定决心,不再害怕遭到别人的议论,以积极的行动和思考,沉下心来做实验。我充分利用节假日,起早摸黑,忍饥挨饿,爬山涉水,自费到苗族集聚地走访收集民间美术资料,带领学生走访民间艺人,多次邀请民间艺人来校上课。近6年来,我的脚步遍布湘西苗寨的山山水水,探访上百位民间艺人,积累了大量的民间素材和苗族美术知识,成功设计了一大批适合儿童学习与传承的民间美术课例。 

  此外,我还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课堂,带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以山为笔,大地为纸,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学生描摹的对象,泥巴、秸杆、树皮、石子、河沙都是学生精美作品的原材料,孩子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边学边玩,边玩边学,张扬个性,放飞童心,其创造力和美术才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现。学生爱上美术课了,上美术课成了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 

  初尝甜头的我,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地深挖和探究,自编民间美术乡土教材,以社会为大课堂,以大自然为素材,实现了贫困地区孩子的艺术梦,并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教师,还常应邀赴全国各地上课,作经验交流。 

  农村的美术课由“贵族教育”变成平民化了,这种巨大的转变让我心里非常高兴,而孩子们带来的学习进步也激励我不断探索。学生美术作品先后进入了在广东美术馆、中华世纪坛、首都师范大学展览,其中优秀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湖南凤凰县腊尔山希望小学龙俊甲口述,本报记者张树伟采访整理) 


本文标题:从平凡故事中体会新时代教师风采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