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化 > 当代中国 > >

破坏规则的人为何理直气壮: 当代中国的精神迷思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原标题:破坏规则的人为何理直气壮: 当代中国的精神迷思| 文化纵横

贺照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破坏规则的人为何理直气壮: 当代中国的精神迷思

[导读]近期,高铁霸座、摇号猫腻、收视造假等破坏规则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为什么在经济高速增长、物质日益丰富的年代,社会道德伦理却出现滑坡,人们的心灵秩序和规则意识都出现混乱,以至于不守规矩甚至践踏底线的人竟然理直气壮?这一悖论一直困扰着国人。本文作者认为,中国人的道德精神困境始终未得纾解,不是因为重视不够,而是因为,对于道德精神问题的成因和去向,我们并未做好切实、深刻的剖析。要深切理解内在于当代中国大陆历史—现实中的精神伦理变化,其中一个躲不开的关键环节,就是必须细心面对毛时代和其后有关历史的复杂关联。随着理想主义激情的褪去,中国人该如何面对现实主义的冲击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心虚无感、幻灭感,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文章原发表于《读书》,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

对中国大陆四十余年历史有较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被认为从一九七八年底至今的中国大陆历史新时期,就其推动者的志向来说,是想同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都取得高度成就的。今天回头对照新时期发生时推动者的企望蓝图,与物质文明方面取得惊人成就相比,精神文明方面的不理想可能远远出乎当初推动者的意料。前者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兴趣,人们习惯把这一经济奇迹作为严肃的研究课题;而后者越来越严酷的现实,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对人们构成困扰,却少有学者把它作为真正重要的课题来研究思考,也不把它作为深入把握中国大陆近几十年历史和现实必不可少的理解、审问视角。即,一方面当代中国大陆精神伦理问题常常被谈论;一方面这些谈论的认知价值却极为有限。 

比如,很多人把今天的精神、伦理困境,解释为执政党只抓经济不抓精神所导致,却不知这种解释不合历史事实。中国共产党有注重抓精神、思想问题的传统,这一传统在“文革”后仍强力存在。比如,一九八二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当时的领导人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便把中共其时迫切要实现的三项重要任务中的两项,规定为致力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在党和国家最重要的文件中,把三项重要任务中的两项规定为和精神、伦理直接相关的课题,还道共产党不注重精神、伦理问题,怎么说得过去呢?而此后高层把党风问题反复表述为攸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言论更是不绝于耳。因此,与其说新时期对这一问题不重视,不如说虽然高度重视却效果不副理想,更符合历史实际。 

而对道德精神问题的关注之所以不能有效改善其困境,和未能对当代道德精神问题的形成给予真正历史具体的分析有关。

比如,在“文革”结束不久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舆论会把当时党风和社会风气状况不理想笼统归结为“文革”的影响,而如此笼统的回答,便会自觉不自觉地以为只要批“文革”、去“文革”就会对社会道德与风气的改善大有助益。

再比如,随着新时期拉开序幕,党和国家政治、经济观念与政策规划越来越告别“文革”,但党风、社会道德、社会风气仍不见实质好转,从八十年代上半期开始,这些被统称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这种笼统的认识归结,实质上把社会道德、社会风气的改善过度转为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警惕和批判上。 

这样的问题认识,当一九九二年后中国大陆越来越开放,“与国际接轨”顿成时代观念、感觉主潮时,显然一方面再大提“资产阶级自由化”会让人感觉不合时宜,甚至自相矛盾,另一方面随着对世界了解越来越多,中国人也知道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风气、社会道德方面并不像先前大陆人所以为的那样不可收拾。

而正是这样一些时代—观念机制,让九十年代很多中国人(包括党和政府内部)开始把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更多寄托在中国现代化发展方面,盼望随着经济的顺利发展,中国人“仓廪实而知礼节”(以为经济富裕后人们自然不再过度关注物质利益,而一定会把相当的注意力转到端正行为和加强身心修养上)。

而这样一种观念—感觉状态,自然让九十年代有关道德的思考更转向现代化的思路上,即认为现代化经济发展本身具有道德效能,这效能再加上和现代化发展配合的现代教育和观念熏陶,中国大陆道德、精神问题便可相应被解决。如此这般的感觉—认识,当然会使这阶段有关当代中国大陆精神、道德问题的思考,被过快、过度、过于直接地回收到如何使中国大陆顺利实现现代化这一问题视域中。 

但中国大陆九十年代以后的现实恰恰是对这一感觉、理解逻辑最尖锐的挑战。如此说,是因为近年大陆突出表现的,恰恰是现代化进展顺利的另一面—道德、精神状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让人困扰。也正是这一越来越尖锐、鲜明的时代困局,使得高层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并先后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新的论述与措施来应对,希图解决现实中精神伦理状况越来越让人不安与困扰的问题。 

相比之下,大陆知识分子看起来常常更开放、更多元,乃至更具批判意识。不过,若深究其实,就会发现表面上的开放、多元、批判,并不意味着知识分子的相关思考就更有效。 

比如,八十年代中期成为大陆知识界主潮的新启蒙思潮,更多地把有关问题归为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没有经过真正的现代化、现代观念荡涤。而到了九十年代,中国市场化改革大规模铺开后,党内很多人以不那么公开、明显的方式,实际接受了八十年代新启蒙思潮的上述理解,同时期的知识界却因立场分化,对当代中国大陆道德、精神状况问题给予着相当多元的回答。

比如,左翼知识分子强调资本主义市场逻辑、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观念等对这一问题的影响,将之主要归结为资本主义问题;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则把当代社会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主要归结为权力腐败的影响,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样,这一问题便主要被解释为政治制度问题;保守主义知识分子则认为大陆今天的道德伦理困境,主要由于晚清以来一波一波激进思潮对传统的冲击和破坏。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便主要被理解为传统的复兴,特别是突出关注道德伦理问题的儒家传统的复兴问题;民族主义知识分子则强调这一困境,主要是由于民族自信心的丧失、民族认同的失落,这样,该问题便被快速解释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恢复,以及国家民族认同的塑造问题。 


本文标题:破坏规则的人为何理直气壮: 当代中国的精神迷思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