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范文 > 党团范文 > 党员思想汇报 > >

江夏76岁党员杨利华倾心助乡邻:我时刻记住,我是一个党员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25日讯冬日清晨,天蒙蒙亮,江夏区舒安街张塘村76岁的杨利华照例早起,打扫完门前屋后的卫生后,开始在村里转悠,转到湖边,见村民钱望秋正打捞鱼网,她赶紧上前帮忙取鱼,这一忙就到了11点多。
  杨利华上世纪60年代起一直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退休多年,她依旧帮村里修路,帮村里跑手续,还照顾贫困的空巢老人。虽然早已不是“干部”,她却一直记着,“我是党员,这些是该做的。”

江夏76岁党员杨利华倾心助乡邻:我时刻记住,我是一个党员



  杨利华打开“两学一做”记录本,一字一句地朗诵学习笔记。记者林敏 摄
  给条件比自己好的低保户送鸡蛋
  “我自己能过就行了”
  回家后杨利华开始做午饭,钱望秋给她送来一颗大白菜,感谢她上午帮忙。78岁的余泽英也来到杨利华家里,她对杨利华说:“谢谢你昨天送给我的鸡蛋,已经100个了。”
  余泽英是村里的低保户,几年前老伴过世,4个女儿远嫁,她成了空巢老人,3年前,杨利华主动要求结对帮扶余婆婆。这些年,杨利华不时给余婆婆送些自己种的玉米、红薯、蔬菜等。今年上半年,杨利华养了16只鸡,一年可下300多个蛋,她承诺要给余婆婆送100个。她每周给余婆婆送10个,“天冷了鸡就不下蛋了,总算在入冬前兑现了承诺。”杨利华说,“只要有我自己的一口吃的,就要给她送去。”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余泽英虽吃低保,但实际上比杨利华收入还多。杨利华每月有270元的农保加100元的退休费,只有370元。而余婆婆除270元的农保外,还有460元的低保补助,每月可以拿到730元。余泽英对长江日报记者说:“杨利华对我特别好,有什么都想着帮我。”
  一个月300多元够用吗?为什么要帮一个条件比自己还好的人?面对长江日报记者的提问,杨利华撸起自己的裤腿,露出拉到小腿的“袜子”,说:“怎么不够用,把碎布缝成袜子穿,不就省钱啦。党员帮扶困难群众也是应该的,我自己能过就行了。”

江夏76岁党员杨利华倾心助乡邻:我时刻记住,我是一个党员



  杨利华的笔记本里,记录了她教朱群英婆婆认钱和买东西的事。记者林敏 摄
  教有智力缺陷的村民种棉花
  “只要是我能做得到的事情,我愿意帮助人家”
  70岁的朱群英有智力缺陷,在朱婆婆老伴去世后,杨利华开始主动照顾朱婆婆。为了让她能自给自足,2013年起,杨利华开始教她种菜、种棉花。下肥、锄草、杀虫,每一步杨利华都悉心指导。
  看到天要下雨,杨利华就告诉她得赶紧施肥。种棉花时,什么时候下苗、剪枝,杨利华都一一提醒朱婆婆。村里人看到朱群英种地,开玩笑地起哄:“她怎么可能种得出来。”但出乎大家意料,朱婆婆不仅收了棉花,还打出了6床棉絮送给子女。杨利华得意地说:“他们不知道,朱群英有我这个幕后军师。”
  村里老人每月可领取270元的农保补贴,但每年都需年审。杨利华担心朱群英不会走,年审前一天她让朱群英到自己家里一起睡,第二天早上,她就带着朱婆婆一起去。
  朱群英没有文化,只认得人民币红的是100元,绿的是50元,综合色的是20元,蓝色的是10元,紫色的是5元,绿色的是1元,可加起来不知道一共是多少元。杨利华时常带她上集市买日用品,杨利华看着她付钱、找零,但从不经手朱群英的钱。村里有人偷偷问过朱群英,杨利华带她买东西是不是拿了她的钱。朱婆婆回答,钱一直在自己手上,杨利华从来没碰过。听到这样的误解,杨利华心里委屈,却从来不为自己辩解。她在笔记本上写:“只要是我能做得到的事情,我愿意帮助人家。”
  年过七旬走30里路帮村里跑手续
  “我还能做事,为什么不做?”
  上世纪80年代就已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来的杨利华,其实早就不用再操心村里事,可她偏不。有人笑她作秀图表扬,她说:“我还能做事,为什么不做?”
  2000年,当时湾里有一条通往村里的土路,窄的地方只有一尺来宽,还高低不平,瓦片、树桩夹杂其间,一到雨天就泥泞难行,走在路上还容易滑倒。当时已年近六旬的杨利华看到这条路影响村民出行,主动拿起锄头铁锹,一个人沿着村路修修补补、挖高补低,把埋进路里的断树桩、砖石挖出来,把道路扩宽,让村民出行更加便利。
  2015年,村里要修建存放丧葬用品的公屋,她看到村干部们事情很多,没有时间跑手续,当时已73岁的她主动提出帮村里到街道办手续。为此她往舒安街上跑了4趟,每次都早上4点多钟起床,步行45分钟到村里坐5点钟的班车到街道,6点多钟到街道后等到8点工作人员上班。
  一次,办完事后杨利华没等到回村的班车,她自己走了30里路,用了近4个小时才走回家。来回跑了四趟,村里要给她酬劳,杨利华却一分钱都不要,她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帮村里做事不能要钱。”
  张塘村村支书陈俊华介绍,杨利华的子女都在外打工,她是个空巢老人,却还一直帮助别人,帮村里分忧。“别人家都住上了小楼房,她家还是村里最老的土砖房。”他评价杨利华:她虽然从妇女主任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但她觉得自己仍是一名共产党员,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党员本色不能退休!她的一言一行,成了退了休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
  一条破裤子缝缝补补穿30年
  家里房门上写着“管好自己”
  “只要群众有难事,去帮助人家。出现口角纷争去调改(解)下……我时刻记住,我是一个党员,与人家不同,我是一个退休的大队妇女干部……一身正气,两就(袖)清风,规规矩矩作(做)事,堂堂正正作(做)人。”这些语句记录在杨利华写于2012年11月14日的两学一做笔记本里。
  在一份2016年6月的思想汇报中,她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热爱农村,也在农村一辈子。人也老了…身体不听从使唤,我只能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保持一个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一个时代合格的党员。”
  在杨利华屋里,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她的床底下堆了些红薯,全是个头细小的,她解释,大个的都拿去给更需要的人了,自己吃小的就行。她的衣柜里有条已洗得看不出颜色的裤子,裤裆处明显是块别的布缝补上的,这条裤子她穿了30年仍舍不得扔,下地做工时还在穿。
  走出屋子,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她的房门上非常醒目地用白色粉笔写着“管好自己”四个大字。她说,每天进出都要看一眼提醒自己:党员只有先管好自己,不惹事生非、不占便宜,才能为别人做表率。

江夏76岁党员杨利华倾心助乡邻:我时刻记住,我是一个党员



  杨利华的房门上写着四个大字“管好自己”。记者林敏 摄
  即使已搬离村子的老人们也没有忘记这个有些“顽固”的老同事。82岁老支委陈志良回忆,上世纪70年代,江夏曾发生过一次严重洪涝。情况十分危急,舒安乡、生产大队和村里的领导都来坐镇指挥。连日瓢泼大雨,大家都被淋得透湿。“杨利华比男同志还能吃苦,顶着大雨连伞都不打,在堤上从早到晚排涝抢险。当时为了保护湖汊里的集体农田,杨利华自家的庄稼都没顾上。”陈志良说。
  长江日报记者手记:我们三次赴舒安街采访杨利华,尽管了解到的都是一些点滴小事,但这些善举确实感动和温暖着我们。这让我们想到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所说的:“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又让我们联想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共产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我们采访了不少人,相互印证,又翻看了老人的日记本,我们深切地感到,杨利华老人,就是一位听总书记的话,认真开展“两学一做”的优秀共产党员。(记者林敏 见习记者张奔设 通讯员王澎波 程娜)
  【编辑:付豪】
  (作者:林敏 张奔设)


本文标题:江夏76岁党员杨利华倾心助乡邻:我时刻记住,我是一个党员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党员思想汇报”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