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 > 伦理道德 > >

解码“无伦理的道德”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现代社会是伦理—道德的发展期和阵痛期,也是精神迸发、人性解放和思想彷徨苦闷期。综合来看,现代社会“无伦理的道德”问题之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精神文化的根源。这里主要阐述三点:

原标题:解码“无伦理的道德”

张志丹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之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影响,现代社会伦理与道德之间的传统平衡被打破,出现了“无伦理的道德”问题。透过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探究其成因,从而找到实现伦理—道德平衡的突破口,十分重要。

“无伦理的道德”是一个真真切切的现实性“真问题”

道德主要是指主观的应该、主体的品性,是较为积极的、能动的;伦理主要是指客观的应然性的关系、规范、制度和秩序,是相对消极的、稳定的。两者既存在精微深刻的分殊,又互为前提。而伦理与道德之分殊,为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在现代社会,“无伦理的道德”已然变为一个真真切切的现实性“真问题”。

无伦理的道德,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传统伦理的规则、关系和秩序已经发生崩解革新,以及在全球化与科技革命的过程中整全意义上新的伦理规则和秩序尚未得以完全确立情势下的道德境况。

我们知道,中国古老的乡村曾是中华民族的传承家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滥觞之地。儒家为主的宗法血缘伦理紧紧地维系着乡村的世道人心,传统道德是建立在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传统宗法伦理关系之上的。遵循差序格局,安伦尽分、反躬内求即为道德。改革开放以来,在广袤无垠的中国乡村涌现出了浩浩荡荡的进城务工的民工潮,“人去村空”、“空壳化”、“空穴化”成为许多乡村常态。于是乎,中国乡土社会中最核心的家庭生活、伦理持续、秩序保留,被日益疏落的人口现状所“解构”、“抽空”,由此,传统道德由于失去客观的伦理实体、秩序以及伦常习俗之依托而走向“空心化”。

“无伦理的道德”问题之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精神文化的根源

现代社会是伦理—道德的发展期和阵痛期,也是精神迸发、人性解放和思想彷徨苦闷期。综合来看,现代社会“无伦理的道德”问题之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精神文化的根源。这里主要阐述三点:

首先,主导性宰制性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逻辑及其普遍化。马克思认为,资本是一种“社会权力”。同样,恩格斯也认为,在现代社会,“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这样,以私利为原点、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资本逻辑更是如同章鱼一样几乎无孔不入,渗透到全球各个角落,使得整个社会出现了无意义感和价值混乱。

其次,凸显的客观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社会物质和科技基础的变化。资本逻辑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高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如同疾风骤雨,势如破竹,如个体化生存、陌生社会扩张、虚拟化交往,导致令人目不暇接的“无伦理的道德”问题;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价值多元、文化冲突,以及伦理道德理论“诸神竞争”,主流价值观遭受“冷遇”,各种扭曲价值观疯狂肆虐,对“无伦理的道德”问题也产生了深刻复杂的影响。

最后,突出的主观原因是现代伦理学根基的“理性”和“普遍性”的双重误置。在传统的形而上学式微之后,在一个用“头脑立地”的时代,一切皆需接受理性法庭的无情审判。其实,理性并非是所有伦理和伦理实体之基础,对家庭和家庭伦理而言,基础是爱和情感而非理性。由此,理性有其自身的合理性边界,不可任意僭越和越位。

实现伦理—道德和谐平衡有两个突破口

面对现代社会的“无伦理的道德”问题,有两个突破口:其一,从战略上看,需要进一步认清时代特征、时代症候和历史趋势,以历史眼光来审视这一问题。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坚持战略性的伦理研究,立足于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立场,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认识到一切既成的伦理—道德体系的历史暂时性。其二,从战术上看,需要缜密研究伦理—道德的新特点、新动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化策略性研究。我们要看到在具体历史时空语境中这些伦理—道德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对其合理因子加以必要的坚守、发掘和张扬。具体说来,我们需要约束资本逻辑及其普遍化,应对物质技术基础的现代转型,拒斥各种扭曲价值观,并合理地重构现代伦理学的根基,达到伦理—道德和谐平衡的理想之境。


本文标题:解码“无伦理的道德”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