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脑力倍增 > 灵感 > >

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中华优秀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

《关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12月29日

关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推进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和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7〕5号)和《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办发〔2017〕36号)要求,结合昆明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 重要意义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论述,充分反映出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担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

昆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对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有着重大意义,对于全面提升“世界春城花都”的城市美誉度、“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吸引力、“中国健康之城”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推进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和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加快把昆明建设成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和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提供文化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立足昆明具体实际、体现共性个性结合,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云南省文化发展战略,配合实施云南省重点传承发展项目、规划实施富有实效的昆明特色项目,走出一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之路。力争到2025年,建立健全规划引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品牌彰显、载体多样、措施有力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在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取得重要成绩,全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三、 主要内容

(一)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讲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让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二)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为人们提供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不断影响各族人民的行为方式。

(三)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中华人文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不断影响各族人民的思想、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不断地滋养中华民族独特丰富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人文学术。

四、 重点任务

(一)实施文化资源研究阐发工程。立足昆明、面向全国,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深刻阐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需,深刻阐明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构成,深刻阐明中华文明是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的,着力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依托省、市社科、文化艺术、文物博物、大专院校等研究机构和部门,推动古代文化、近现代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都市文化、农村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组织实施一批重点课题研究,推出一批优秀成果。整理出版古籍文献,加强昆明地方史志的编撰和研究,挖掘地方史志的丰富文化内涵,加大成果的创造性转化,让古籍文献的成果和内容走进日常生活中,引领地方文化的滋养和传承。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做好调研、普查、梳理工作,编制昆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目录。

(二)实施文化教育示范工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整体构建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实践体系。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实施国家编制的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用好国家修订的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教材,抓好乡土文化教材编写。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校园,鼓励学校开设琴棋书画、舞蹈、武术、泥塑、剪纸等民族民间艺术学习和欣赏的特色课程,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举办“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大学生礼敬中华传统文化”等系列教育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鼓励和吸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与教育教学。加强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建一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和项目,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视频公开课。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提升全市师资队伍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本文标题: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中华优秀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灵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