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学习方法 > 课堂45分钟 > >

新学期学习切忌课前盲目预习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所谓预习就是在上新课前,把下一课要学的内容预先自学一遍。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对要学的内容有基本了解,上课时就能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但有些同学在预习后以为书上的内容都会,上课时不能认真听课,反而影响学习。以下谈谈预习的利弊。

  正确预习的利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

  比如张同学在在预习数学归纳法时,教材中写到:(1)验证对初始值n=n0时,命题成立;(2)设n=k(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于是可以断言,命题对一切n0的自然数都成立。

  张同学当时没看明白,对简单的题目却可以照葫芦画瓢去做。上课时他认真听讲:老师先问同学孔夫子姓什么,学生说姓孔。又问孔子家族的第76代孙子姓什么?同学们毫不犹豫地答道姓孔。老师接着问道为什么,同学们说子随父姓,代代相传。张同学至此豁然开朗,大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以后,老师把上述内容抽象归纳,就得到书上的定义,张同学这才对定义中第二步——传递性有深切体会。如果不是预习,他也可以听懂,但体会不一定如此深刻。

  ●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及时补缺

  比如在学习解析几何时,常要解两条二次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而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现在初中要求不高,又有一段时间没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这时就要抓紧复习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解析几何中许多"会而不对"的问题在于运算错误。

  ●把预习时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比较,以提高自己思维水平

  比如在函数单调性时,李同学预习时对“讨论函数y=x3在(-∞,+∞)的单调性”是这样证明的:设x1<x2,∵x13<x23,∴y1-y2=x13-x23<0,故函数y=x3在(-∞,+∞)上是单调递增的。

  其实,对x13-x23要分解因式,再确定符号,这是证明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李同学的错误在于证明时跳过了关键步骤,所用性质不当。经过老师分析,他知道了自己思维的不严密之处,也总结出解单调性问题要作差(有时作商)——分解因式——定号的解题步骤,其中定号是关键,要把理由交待清楚,马虎不得。

  ●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预习的过程就是自学,能坚持预习的同学以后自学能力必然较强。有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在预习时不仅看教材,还同时钻研相应的参考书,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理解所学内容,有时甚至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演算,在书上适当勾画或批注。

  看完书后,最好能合上课本,独立回忆一遍,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强化记忆。同时,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重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笔记。这样自学能力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得到培养。

  盲目预习的弊

  预习虽然有上述那么多的好处,但是,并不是每位同学都能按上述要求认真做的,由于各科负担都比较重,导致多数同学没有时间去预习,或即使预习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地看一遍书,感觉都看懂了,上课时不能全神贯注地学习,某些隐患由此而来:

  ●认为本节所学内容已懂,心不在焉。

  这类同学上课时常会走神,认为没有必要再仔细听课,不能跟着老师思路去分析、思考、练习,自己另搞一套。其实,老师上课一般都不会照本宣科,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会设计一些例习题,让同学通过做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如果你不当心就会留下隐患。

  ●自以为是,理解不深刻。

  有些同学在预习时觉得书上的内容已经理解,其实理解不深刻,甚至有错误。但由于自己不知道,上课时却对此不屑一顾,去做“上点档次”的题目。有时会出现难题会做而简单题却做错的现象。

  给高三同学的特别建议

  尽管预习有那么多的好处,但实际上由于高中各科作业量都较大,相当多的同学在完成当天作业后已经没有时间用于预习了。即使勉强把书看一遍,那样的预习是没有效果的。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要预习,不妨按下述提纲进行:

  1.理出本节(或一个自然段)的知识结构(或画出框图),记住有关的定义、定理、公式;

  2.试做书中的例、习题,并把自己的解法与例题比较优劣;

  3.总结出本课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难点的具体方法,把解题经验上升为数学思想方法。

  4.记下前三步中遇到困难和思维障碍处,以便上课时认真搞懂,课后尽可能整理笔记,并与听课前比较,看有多大进步。

  以上提纲仅供参考。课前老师如能给出有针对性的提纲是最好的,经常预习的同学可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那也很好。



搜狗()搜索:“预习”,共找到3,661 个相关网页.


本文标题:新学期学习切忌课前盲目预习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课堂45分钟”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