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记忆力 > 记忆方法 > >

3本教材、一部法、一段人类记忆 国家公祭日:让30万南京人回家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未来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 何欣)“以耻为鉴,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希望中国更富强,带着逝者的悲痛与希冀走向明日”……连日来,在南京多个地铁入口竖立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平许愿墙”,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来往路人对那段历史的追忆。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

  81年过去了,写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上的遇难者名字,从1995年设立之初的3000名到现在墙上10664名遇难者的姓名,每一个名字无不在诉说着那一段沉痛的历史。

  今天是第五个国家公祭日,也是我国首部国家公祭地方立法——《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实施的日子。5年来,国家公祭日以国之名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告诉每一个中华儿女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3本教材、一部法、一段人类记忆 国家公祭日:让30万南京人回家

  2018年12月13日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时整,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泱波(江苏分社)/中新社

  一场公正的判决

  12月10日,在国家公祭日前3天,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广场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庭祭告仪式”,幸存者夏淑琴老人为在那场灾难中逝去的亲人名字描红。

  “夏淑芬、夏淑兰、夏淑芳……”今年已经89岁高龄的夏淑琴,家庭祭告仪式那天在家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到哭墙前为自己逝去亲人名字描红。

  其实,夏淑琴并不识字,但是她知道那几个名字就是自己亲人的名字,虽然没有念过书,但是当给亲人的名字描红时,夏淑琴的手,一笔一划描得特别认真。每次参加家祭活动的时候,夏淑琴老人都会落泪。她说“虽然我的眼睛已经哭坏了,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哭,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记住日军犯下的残暴行径。”

3本教材、一部法、一段人类记忆 国家公祭日:让30万南京人回家

  2018年12月10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在家庭祭告仪式上为7位亲人的姓名描红。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夏淑琴不仅是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也是战后第一个去日本控诉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1937年12月13日,夏淑琴全家祖孙9口人中7人惨遭日军杀害,日军在夏淑琴的身上刺了三刀,81年过去了,三道伤疤虽然愈合了,但是伤疤背后的那段历史,夏淑琴从未忘记。每想到那段历史,夏淑琴总是忍不住落泪,“我没想到我还能活到今天,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历史的真相。”

  1998年日本亚细亚大学教授东中野修道和日本自由史观会成员的松村俊夫,分别通过日本展转社出版了《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和《南京大屠杀的大疑问》两本书。在书中,夏淑琴等人被描述成了“假证人”,作者更指夏淑琴是“故意编造事实,欺世盗名”“其证词是某个人在某个时间里想象出来的”,他们“只是被政府特意培育成那样”。

  这种不顾历史事实,随意歪曲,篡改历史的行为引起人们的公愤。

  2000年为了捍卫自己的名誉权和中国人的尊严,时年71岁的夏淑琴在南京以侵害名誉权为由,起诉日本人松村俊夫、东中野修道及日本展转社。2004年11月23日、25日在南京先后进行了公开审理。

  2006年8月23日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被告松村俊夫、被告东中野修道与被告展转社株式会社,立即停止出版《南京大屠杀的大疑问》和《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并将已出版的书籍收回和销毁。分别于判决生效之日起。

  30日内,在《人民日报显著位置刊登向原告夏淑琴赔礼道歉的声明,并一次性赔偿原告夏淑琴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人民币160万元。

  “这是一场公正的判决”,77岁的夏淑琴听到判决结果后激动地说,“我活一天就要告一天,不但为被日军屠杀的家人,也为身后30万的死难同胞。”

  3本教材、一部法律、一段人类记忆

  81年过去了,那段历史人们从未忘记。

  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议,拟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经过3天审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定草案》。草案从开始审议到通过只用了3天,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为了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将近77年。

  “我们期盼了很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对于草案的通过,曾经担任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的经盛鸿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心情激动彻夜难眠,在床上反复回顾着南京大屠杀史的发展历程。

  2015年10月9日,在南京公祭日的前两个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从“城市记忆”到“国家记忆”,正式上升为“人类记忆”。

  为了更好地让中国青少年了解那段历史,加强青少年学生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南京市教育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共同组织有关专家、教师,编写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包括《血火记忆》《历史真相》《警示思考》三册,分别供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阅读和学习。

  而近年来,“精日分子”多次在公共场合口出恶言,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侮辱、诽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幸存者,行为恶劣,伤害中国人民感情,不尊重民族尊严,引发社会强烈愤慨。

  为了加强对国家公祭设施的保护和管理,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2018年11月23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全票通过《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默哀一分钟”明确写入法规,多项“精日”行为被禁止,该条例于12月13日起正式实施。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据了解,每年国家公祭日前几天,都会有来自南京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或者幸存者以及遇难者的家属,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为那些刻在死难者名单墙上的名字描红,将这些已经黯淡的文字变得清晰,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这些逝去的生命。

3本教材、一部法、一段人类记忆 国家公祭日:让30万南京人回家

  每年国家公祭日前几天,都会有来自南京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或者幸存者以及遇难者的家属,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为那些刻在死难者名单墙上的名字描红。受访者供图


本文标题:3本教材、一部法、一段人类记忆 国家公祭日:让30万南京人回家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