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电脑教程 > 网络知识 > 网络基础知识 > >

当我们在说互联网红利的时候,到底说的是什么?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当我们在说互联网红利的时候,到底说的是什么?

前段时间看电影版《小王子》,看到商人的星球那一段时,忽然觉得明白了一点什么。小时候听到这段时,并不理解那个商人为什么坚信通过数星星就可以占有星星。现在自己作为成年人,看过很多商业现象并身处其中后,不得不佩服作者对商业理解的精道 —— 成功的商人,就是比别人更懂得抢先把有价值的东西算到自己的账本上。

一、商业的本质与必然趋势

商业的本质是在市场交换中逐利,而市场交换的基础是物权和人们的需求。互联网时代与工业时代相比,商业上变化的根本动因就是物权分配方式的变化和人们需求的变化。KK在新书《必然》中提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可以制造的物品越来越多,每个个体都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消费不完的东西,一切都开始显得过剩。

与20年前相比,今天的我们有了更多的食物、衣服、电器、家具、房子……工业发展和消费主义带来了物质生活的过剩,人们需求已经开始慢慢从物质向着精神转变:社交、旅行、读书、电影、音乐、文化、知识、艺术……
当下,人类的生活方式已经显现出了一种不可逆的、必然的趋势:知识逐步地共享化(开源),产品逐步地拟人化(服务),所有权逐步地临时化(租赁、分期付款),信息传播趋向实时化(互联网)。

在这个必然的过程中,商业基于物权的本质并没有变,就像《小王子》中的那位商人一样,每个互联网企业都拼命地抢在别人前面 把他们认为未来有价值的事物记录在自己的账本上(物权的提前抢占)。

但是与此同时,人们的需求正在发生激烈的变化,在工业时代,由于资源和制造能力的相对匮乏,我们的需求是整齐划一的——专家、品牌和独占技术构成了工业时代消费文化的中心式架构,这种架构既带来了飞速的发展也压抑了人性的自由。而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生产制造能力的绝对过剩,人们的需求将更多地反应自我价值和个性主张,未来将是“去中心化”的,人性将被再一次解放。

随之而来的变化就是商业社会满足人们需求的组织方式,现阶段的表现就是从工业时代的物权独占社会(专利独占、物资独占、经营权独占)转向物权共享社会:各种资源的充分共享(开源)、基于信息的精细协作(众筹、租赁)和人与人的实时交互(移动化、可穿戴设备、直播)……就像工业社会替换农业社会时代的必然进程那样,这些信息时代的全新的(也更像原始人的)社会关系正在代替人类过去数百年来社会关系的主要形态。KK甚至大胆地预言,未来我们每个人实际拥有东西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少,而能够享受到的物质和服务反而会将会越来越多。

二、过去20年网络红利的实质

过去的20年里,虽然我们一直在提所谓的“互联网革命”,但事实上她才只是像个婴儿一样蹒跚地学会走路而已。即便如此,我们也已经可以观察到网络商业红利发展的一些端倪——她更偏爱出现在那些用互联网的新方式来满足有效需求的商业领域——她的一边是后工业时代过剩的物质供给,另一边是工业时代未被解放的旺盛的人性需求。

221B2EA1-3432-479F-86B7-BE59831D48E5.png

这在欧美及全球的互联网领域有一些典型的例子:

比如整合出版社和其他企业过剩的库存,来满足人们在购买图书和类似商品时对品类丰富度和价格低廉性的看似矛盾的双重需求(亚马逊);

比如借助过剩的网络开发者资源——站长和独立开发者——来满足人们对各种个性化信息的查询、快速获取知识的渴望(Google);

比如借助闲置的私家车资源满足人们对出行工具的个性需求(优步);

比如整合闲置的房屋来满足旅行者短期住宿需求的企业(AirBNB);

比如借助设计和研发来整合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工业制造能力来满足人们对科技产品消费需求的公司(苹果

……

那些最典型的红利公司基本上都是通过一种网络化或类网络化的物权整合方式来把那些相对闲置和过剩的资源整合到自己的“账面”上,再去解决一个在资源独占时代难于解决的鲜明需求的企业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同样是这样的商业思路,虽然由于富足程度与美国和欧洲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她们还要面临一些额外的问题(例如社会信用),但是整体的大方向是一致的。比如:

通过整合中国大量闲置过剩的工业、农业生产能力来满足8、90后消费者们个性化的购物需求(阿里巴巴、京东);

通过整合文艺爱好者们过剩的分享能力来丰富或者简化人们选择文化艺术消费品的过程(豆瓣);

通过整合相对廉价的网络开发者资源来满足人们在通讯或娱乐等方面的需要(腾讯)。

正常的市场红利,几乎肯定是因为一边有过剩的供给(供给价格相对低廉)而另一边有旺盛的需求(愿意给出溢价),这本身和是不是使用互联网技术没有直接关系。只不过互联网时代促使需求和供给发生了变革,所以才催生了互联网时代的这种新商业趋势。

三、未来的网络红利

5E355643-ACCA-4B3C-AB66-88A8E3E227B2.png

前文提供了一个思考这个问题的角度和框架,这个思考框架主要是在讨论一种商业上的“势差”,或许和雷军谈的“风口”是在谈类似的事情,只是我把我的思考尽量说的直白一些。在设想具体的红利领域之前,我们可以在这样的思考框架下试着分析一下各位答主们提到过的行业:

1、金融

年轻的一代人在新颖的理财方式方面的确存在着旺盛的需求,但是金融产业的供给方——可获得稳妥回报的投资项目——似乎依然是稀缺资源而不是过剩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整合似乎并不能直接促使大规模的投资获得更具效益的回报。宜信的成功似乎更多地是因其专注于小额个人信贷,找到了农民、学生、白领这样具有较稳定还贷意愿和能力的放贷对象,但追随者们复制这一能力的机会似乎不大。

2、医疗(养老)

本文标题:当我们在说互联网红利的时候,到底说的是什么?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网络基础知识”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