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哲学 > 中国哲学 > >

张立文:以中国哲学解当世之问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张立文:以中国哲学解当世之问

  日前,在约定的时间,记者一行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居住区拜访著名哲学家张立文。这位84岁的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亲自开门,精神矍铄,笑容满面。室内,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地板上,书架上堆满了书。

  从教50多年来,张立文在中国哲学中为大众探寻人性与自我,他以对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深厚理解,试图建构起化解人类世界五大冲突与危机的“和合学”哲学体系,以中国哲学解当世之问。

  “哲学给了我广阔思考的天地”

  张立文的人生贯穿了20世纪中国革命与改革两大历史进程。

  1935年出生的张立文,1950年参加工作,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次政治运动,这一系列运动使张立文开始反思:“历史是谁创造的?”“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种追根究底的个性,使初中毕业的张立文看了很多哲学书,开始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

  1956年是张立文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职干部可以考大学。而此时,21岁的张立文已经在浙江工作了6年。

  过早的工作,使他深深体会到知识的贫乏,“虽然参加过土改和互助组、合作社,与贫下中农生活在一起,后来组织统购统销,接触面也还算广泛,但我心里老想追求更多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在政策的鼓舞下,张立文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高考。

  当时建校不久的中国人民大学,是张立文向往的学校。他认识的一位计划科原科长1955年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计划系后,经常给他写信,描述人民大学这所新中国第一所新型大学的种种活泼气象。

  张立文从他的介绍中对人民大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人民大学当时属于提前招生,如果落榜,还可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1956年7月,全国统考前,张立文来到杭州参加人民大学的单独招生考试,考完就赶回温州,抓紧复习准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结果在全国统考前两天,《浙江日报》刊登了录取名单,张立文以杭州考区历史方向的较好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革命史专业录取。

  张立文兴奋不已,“多年的学习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在人民大学历史系,张立文接触到很多哲学的内容,看了很多介绍哲学原理和哲学史的书籍。毕业分配时,张立文留校任教,由于有历史研究的背景,他选择主攻中国哲学。

  “哲学是思考人生价值的学问,思考的是人该怎么活的大问题,进入哲学领域,给了我一个广阔思考的天地。”张立文很庆幸,哲学使他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新境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大大提升。”

  “学术生命从改革开放开始”

  张立文初入学界时,政治运动不断,当时的哲学研究也遵照斗争的逻辑,“唯物代表进步,唯心代表落后。有人认为老子代表小农阶级,是唯物的、进步的,有人则认为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是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诸如此类,把中国哲学史上的哲学家往这个框架里套,闹出了不少尴尬。”张立文说。

  改革开放以后,各类学术研究迎来大发展。当时西方认为中国没有哲学,认为传统的中国哲学史往往将一个人的哲学思想分成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四大块,缺少统一的逻辑和概念。

  为此,张立文写了《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提出了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及逻辑结构。随后他又撰写了《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专门讲中国哲学的“概念”。在写朱熹的时候,他又将朱熹的思想融合起来写,专门写了朱熹思想的逻辑结构,打破了西方所说的中国哲学没有逻辑、没有概念的论断。

  上世纪80年代,全国掀起了讨论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高潮。传统文化是什么?传统文化在当代还有什么作用?张立文撰写了《传统学引论》,提出“认识传统、继承传统,才能创造传统”的理念。

  同一时期,张立文在德国参加学术会议时,还与卡西尔学会会员讨论现代符号学奠基人卡西尔提出的“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一问题。张立文认为,“如果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的创造性、能动性、主体性、审美性就被抹杀了”。为此,张立文又写出《新人学导论》,提出“人是会自我创造的和合存在”的观点。

  可以说,改革开放后的40年,是张立文学术生命的春天,是他哲学思想蓬勃发展的时期。他的文章著作合计约有1000万字,文集有38集,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为此,他时常感慨:“我的学术生命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

  “哲学家能遇到千年之交,很幸运”

  一个哲学家能遇到世纪之交和千年之交,让张立文感慨“很幸运”。这给了张立文一个思考人类未来的契机:人类还有没有下一个千年?下一个世纪人类该向何处去?21世纪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思想的精华,必须对人类的终极命运进行思索和回答。”张立文说。

  人类发展的历史充斥着危机和冲突。进入21世纪,张立文总结出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冲突: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内心的冲突、文明的冲突。与此对应的则是五大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精神危机和价值危机。

  五大冲突、五大危机,怎么解决?张立文建构起自己的解决方案:和合学。

  张立文从和合历史哲学、和合语言哲学、和合价值哲学、和合艺术哲学等方面,建构起和合形而上哲学理论思维体系。和合学适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时代理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哲学一种新的理论思维形态和思想体系。

  和合学提出了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等五大原理。张立文一一介绍:“和生,是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和处,是指各国、各民族、各宗教和平共处;和立,是指立己立人,一个国家成功立业了,还要帮助别国成功立业;和达,是指达己达人,自己发展、发达了,还要帮助别人、别国发展、发达;最后,人类世界要在和爱的基础上实现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事实上,和合学创立之初,就在社会上和学术圈引起了不少争议。对此,张立文并不回避。

  “人的想法千差万别,和合学作为一种新的思维形态和价值取向,引起争议也很正常。我作为平常人,要有平常心,做自己应做的平常事。”张立文很坦然,“我写和合学时,没有考虑能不能出版,当时不仅没有经费,还得到了好多批评。但我有一颗平常心,只要批评是从发扬中华文化、思考当前怎样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出发,都是对我的帮助。”

  张立文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人是要有点儿精神的。”

  他从13岁参加党领导的活动,15岁参加工作,“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对如何做人,也有了一点儿不成熟的人生体验”。


本文标题:张立文:以中国哲学解当世之问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