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记忆力 > 记忆方法 > >

人民路上⑦|佛山:见证老城区变迁,承载老住户情感记忆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编者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成就斐然。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宏观数据中,也浓缩在每条大街小巷的变化之中。一条路,见证一段历程。澎湃新闻派出多路记者,寻访全国多个城市的人民路,记录路上承载的国家记忆和变迁,呈现新中国的发展成就。
北京的朋友来到广东佛山,丛建喜欢带他们看粤剧。29年前,她和丈夫作为文化知识青年,从北京来到佛山工作,住进了禅城区人民路附近的街区,见证过佛山近30年的变迁。如今,她学会了粤语,对佛山、对人民路有了深厚的感情,再也不愿离开。
上世纪70年代初,刚嫁到人民路边上时,黎悦芬有些失落,总觉得比不上一公里之外的娘家。后来的变化是她始料未及的,街道日渐热闹,平房逐渐变楼房。

人民路上⑦|佛山:见证老城区变迁,承载老住户情感记忆

1984年的佛山市区简图。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摄 
1990年前后,临近退休,钟炽威在人民路获得一套120多平方米的单位房。楼高12层,有电梯,是当年这一带标杆性住宅楼。时至今日,房屋已稍显老旧,他指着窗户对面更高、更新的楼房跟澎湃新闻()感叹说,“发展太快了,变化太快了”。
丛建、黎悦芬、钟炽威都是佛山禅城区人民路(注:若未特别说明,本文中的人民路均包含人民西路)一带的老住户,他们是这一带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这里也承载着他们的感情记忆。在他们看来,人民路一带的历史变迁就是佛山城市发展的缩影。
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表示,祖庙是佛山最响亮的名片,人民路是佛山打造祖庙片区的缩影,从这个层面说,“人民路带旺了佛山,便利了佛山”。
连接祖庙商圈,承载重要城市公共功能
一条路的背后,可折射一段历史。
佛山禅城人民路,位于城区中心,东西走向,连接福贤路、祖庙路、汾江中路、佛山大道等几条南北走向的道路,车辆川流不息。
这一带是热闹的,人民路的两侧有佛山知名景点祖庙、岭南天地,游人众多;有元甲学校、佛山开放大学、琼花大剧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佛山市图书馆旧馆等,承载着重要的城市公共功能。
路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据《广东省佛山市地名志》记载,人民路长1610米,原是鲲鹏里、锦豪里及水田,1961年开始建设东段并命名,1982年续建中断,1985年再建西段,是城区中部的东西干线。
在老住户记忆里,未修建人民路前,这里是窄窄的小街、低矮的民房和大片未开发的“烂地”。

人民路上⑦|佛山:见证老城区变迁,承载老住户情感记忆

陈力权,今年76岁,童年在人民路附近住了5年,从美国回来后,又在人民路附近住了约14年。  

陈力权,今年76岁,官宦家庭出生。新中国成立后,他的母亲在佛山一中获得教职,他和4个兄弟姐妹跟随母亲从广州搬至佛山,在如今人民路附近租下一间民房,20多平方米的房间要挤6口人。
这间民房还在,是岭南旧式民宅,墙上布满青苔。陈力权记得,小时候,人民路一带由小街、低矮民房、荒地等构成,有条小街叫锦豪里,周围有很多低矮的民房,不少还倒塌荒废了,孩子们去里面抓蟋蟀,荒地是没有利用的“烂地”,“抗美援朝时,还挖了很多防空壕”。
年过七旬的陈妙珠在人民路一带生活60多年了,她对以前印象最深的是“大树堂”的荒地,“民房很矮,小街很窄”。
随着人民路的修建,这一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佛山历史有一定研究的老居民马虹(化名)告诉澎湃新闻,人民路原来有个名称叫“东西干线”,刚好被南北走向的祖庙路分为东西两段,其中东段先修好通车。在马虹看来,人民路通车的重要意义是,连通了几条南北走向的主干道。

人民路上⑦|佛山:见证老城区变迁,承载老住户情感记忆

老住户说,人民路经过改造后,路变宽了,绿化变好了,环境也变整洁了。

今年83岁的余婉韶曾在佛山市文化部门工作多年,是佛山民俗专家。据她介绍,“旧佛山的城区很小,只有升平路等十几条老路。上世纪60年代,佛山修建了一批市政道路,包括人民路。
祖庙片区在佛山老城区南部,因道教庙宇建筑祖庙得名。据文献记载,早在明代,这里就工商业发达,形成了城区。
余婉韶表示,始建于北宋年间的祖庙一直是佛山地标,“外地人来佛山玩,必到祖庙”;解放后,祖庙一带旅游业、商业发达,是有名的商圈。然而,最初祖庙一带的路很差,很不方便,附近有义庄,还住着一批收粪人,不少人去祖庙宁愿绕弯路走,而且祖庙大门前还有一条名叫“龙须沟”的臭水沟,上世纪50年代填沟开路,修成了如今繁华热闹的祖庙路。
“祖庙路通车后,怎么去祖庙路,还是麻烦。”余婉韶说,上世纪60年代拆了一批民房,修了人民路,从此去祖庙商圈不再要绕弯路。

人民路上⑦|佛山:见证老城区变迁,承载老住户情感记忆

丛建,今年63岁,在人民路一带住了29年。

两轮大改造:“不发展就没有今天”
上世纪70年代初,黎悦芬嫁到佛山人民路,她丈夫家在人民路旁边有一栋民房。那时,黎悦芬觉得,和其他市区主干道相比,人民路不怎么好,嫁亏了。
据黎悦芬描述,那时的人民路,道路两侧的商铺多是两三层的房子,砖瓦房。街上很多做小生意的,卖快餐、修单车、卖小礼品的……应有尽有,十分嘈杂。

人民路上⑦|佛山:见证老城区变迁,承载老住户情感记忆

黎悦芬,今年61岁,在人民路一带住了一辈子。

改革开放后,佛山迎来了快速发展。
过去,佛山城区地域狭小,经济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后,佛山利用毗邻港澳、华侨港澳同胞众多的有利条件,引进外资,开展“三来一补”,发展对外贸易。时至今日,佛山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GDP总量逼近万亿元。
据老住户讲述,上个世纪80、90年代,人民路一带迎来第一轮大改造。
1983年,陈妙珠分到了60-70平方米的单位宿舍。7年后,宿舍楼拆迁改造,她家分到一套三室两厅110多平方米的楼房。她说,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这里的低矮民房逐渐减少,高楼越盖越多。
之前,黎悦芬和丈夫一家住60多平方米的民房,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迎来拆迁改造,于1989年搬进新式回迁楼。黎悦芬自豪地说,当年她家的回迁楼是这一带最好的住宅楼,不仅高,有12层,还是第一家有电梯的住宅楼。
第二轮大改造,由佛山岭南天地改造项目带来。
公开信息显示,该项目自2008年启动,是佛山中心城区最大规模的“三旧”改造项目,对古建筑群以“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修葺利用,把整个片区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综合街区。
岭南天地位于人民路东南部,借此改造契机,人民路东南侧的面貌“大变身”,一栋栋新楼拔地起,路边也有了第一家五星级酒店。
退休前,钟炽威是一家被服厂的管理人员。1990年,退休前夕,他在人民路路边获得一套120多平方米的单位分房,和黎悦芬成了邻居。

本文标题:人民路上⑦|佛山:见证老城区变迁,承载老住户情感记忆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记忆方法”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