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生活课堂 > 家庭理财 > 保险保障篇 > >

聚焦偿付能力(寿险篇):10公司偿付能力长期低位徘徊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财联社(上海,记者 路英 崔喜善)讯,多种原因导致的偿付能力不足问题,困扰着一大波前些年风生水起的投资驱动型险企。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密集发布险企增资审批,据财联社·保险频道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13家险企变更注册资本获银保监会批复。其中,仅5月31日一天,银保监会就公布了6家险企的增资获批情况。

  2016年以来,监管对股东资质审核趋严,或因大股东持股比例问题,或因股东经济实力问题,偿付能力吃紧成为中小险企,尤其是投资驱动型险企的通病。偿付能力越接近监管红线,公司受到的限制就会越多,而增资是改善偿付能力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财联社·保险频道记者根据最新财报信息统计,2018年有13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足150%。其中,中法人寿偿付能力最低,为-7774.25%,最高的前海人寿也仅140.65%,而120%是监管重点关注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2018年、2019年1季度三个偿付能力公布时段中,10家险企偿付能力低位徘徊,均不足150%,分别为:中法人寿、百年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弘康人寿、华夏人寿、上海人寿、珠江人寿、昆仑人寿、前海人寿、天安人寿。

  2018年13家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低于150%

  5月31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德华安顾人寿、恒安标准人寿、中荷人寿、平安健康以及瑞再企商财险、安达财险等6家险企的增资获批文件。6家公司分别增资6亿元、10.1亿元、3.2亿元、3亿元、0.69亿元、1.22亿元。根据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6险企的偿付能力分别为333.85%、283%、204.97%、264.46%、343%、269.60%。

  上述险企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偿付能力均远远高于100%的监管红线。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二季度即将结束,由于目前增资审批流程较长,即使一季度显示偿付能力大大高于监管红线,不早做打算极有可能影响到下半年业务正常开展,更不用说偿付能力在监管红线附近徘徊的公司。

  一位寿险财务人士也告诉财联社·保险频道:“当偿付能力低于监管红线,监管会让公司去改善这种情况,虽然并没有一定要让公司去增资,但改善偿付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资。并且增资期间要经过股东商议、审批等一系列流程,没有小半年是不可能的。”

  记者根据各家险企公布的2018年财报信息统计,需补足偿付能力的远不止上述几家,而它们仅是顺利实现增资的幸运儿。

(2018年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低于150%排行榜)

  据记者统计,2017年有17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足150%,2018年与2019年一季度均为13家。2018年13家偿付能力不足150%的公司有:中法人寿、百年人寿、珠江人寿、天安人寿、华夏人寿、富德生命人寿、上海人寿、君康人寿、昆仑健康、弘康人寿、国华人寿、恒大人寿、前海人寿等,占寿险行业16%。其中,中法人寿偿付能力最低,最高的前海人寿也仅为140.65%。

  与今年一季度13家寿险公司略有变化的是,国华人寿偿付能力在一季度改善,高于150%,而一季度不足150%名单中增加了信泰人寿。

  值得注意的是,中法人寿2017年偿付能力为-4035.94%,2018年为-7774.25%,2019年一季度将至-8468.51%,在银保监会发布的2019年1季度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中,被评为D级。

  “低于红线肯定有问题,但高于红线,也不一定就很好。只看偿付能力这个指标不全面,还需要公司的风险综合评级。”同方全球精算部经理王伟哲告诉财联社·保险频道记者,“风险综合评级会评价公司的流动性、声誉风险、操作风险还有公司分支机构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监管会根据上述内容对险企进行打分。打分等级较多,大致分为完全满足、大部分满足、部分满足和不满足等几项选项。打分之后监管会根据整套的指标体系得到一个具体的分数,监管并没有公布要多少分才能评级为A。只会披露评定等级,评到A级是优秀,B级是良好。评到C级或D级的,则表明监管认为这些公司在偿付能力方面有些问题。”

  原保监会曾发布偿付能力新规的征求稿,首次明确偿付能力达标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指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以及风险综合评级不低于B级。

  2018年及2019年一季度两个时间段偿付能力不足150%的险企均为投资驱动型保险公司,业务推动过程中对资本消耗较大,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迅速改善偿付能力,产品结构不改善的情况下业务增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以2018年偿付能力排名后十家寿险公司为例,保费收入平均同比增长仅9.31%,而整个寿险行业的平均增速为49.13%。

  王伟哲对财联社·保险频道记者表示:“如果偿付能力接近监管红线100%,公司在之后开展业务时需要更多地注意业务质量。如果业务质量好,比如多卖一些长期险,偿付能力可能会上升。如果业务质量差,比如多卖一些快速返还型产品,可能偿付能力就会下降。因为长期保障类产品边际收益很大,而快速返还型产品边际收益很小。就像投资驱动型险企,因为卖的是品质没那么好的产品,产品的剩余边际不多,不一定能补充实际资本,但会增加最低资本。”

  10家险企三时间段偿付能力均低于150%

  财联社·保险频道记者统计了三个时间段偿付能力均在150%以下的公司,一共有十家。按照最新季度2019年1季度偿付能力情况排名来看,上述十家险企由低到高的顺序为中法人寿、百年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弘康人寿、华夏人寿、上海人寿、珠江人寿、昆仑人寿、前海人寿、天安人寿。

  其中,百年人寿2017年偿付能力为128.80%,2018年降至100.15%,2019年一季度回升为121.82%。从业务发展情况来看,2018年保费收入为385.65亿元,同比增长36.57%,净利润为6.59亿元,同比增长87.82%。但百年人寿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管理费两项成本支出同比增速都较高,分别为78.14%、42.22%。记者就上述两项成本支出及偿付能力问题致电百年人寿,截至发稿前对方未给予答复。

  富德生命人寿2018年综合偿付能力122%,较2017年降1%。去年保费收入717.31亿元,同比下降10.79%;净亏损5.01亿元,亏损收窄35.73%。值得注意的是,富德生命人寿万能险占原保费收入的比重从2017年31.53%增至2018年43.82%。 就上述问题记者致电富德生命人寿,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弘康人寿2018年偿付能力126.52%,较2017年升2.89%,距监管重点关注线红线一步之遥。且同年退保金、赔付支出同比大增,但其实现盈利1.66亿元,同增109.83%,对此,弘康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是因为之前的基数太低,显得同比数据较高,但公司战略转型初见成效,续期业务的增加也提升了公司利润。随着业务的发展壮大,对资本金的需求也会增加,未来将保持对偿付能力的关注,使公司持续稳健运营。”


本文标题:聚焦偿付能力(寿险篇):10公司偿付能力长期低位徘徊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保险保障篇”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