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化 > 传统文化 > >

流沙河去世,成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走了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流沙河

每经记者从流沙河亲人处获悉,2019年11月23日15时45分,作家、诗人、书法家流沙河在这一时刻永远的离开了。

11月11日,老先生才刚刚过完他88岁生日。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他的笔名“流沙河”出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是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1931年出生于四川金堂。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等;其多首诗作被中学语文课本收录。由他提议并参与创办的《星星》诗刊是新中国第一个官办诗刊。

流沙河去世,成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走了

今年1月12日,流沙河最后一次成都市图书馆开展讲座 图片来源:张世豪 摄

23年前(1996年),流沙河从四川省作协退休后,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每日读书、写字。2009年起,流沙河在成都市图书馆开始固定讲座,讲宋词、论诗经、说文解字,收获了无数老中青粉丝。

今日一别,我们再也没机会听老先生的讲座了。

一个消息——流沙河老先生永远离开了

太突然了。下午,记者刚刚才从流沙河家属辟谣“未去世”中松了口气;没想到几个小时后,却又突然传来他未能熬过去的遗憾消息。

据了解,今年10月,流沙河就已在病中,他在医院住了一两个月。流沙河的儿子余鲲介绍:父亲病情复杂,但主要是因为喉癌。而喉头癌症是在流沙河去世前十几天才发现,已到晚期。

11月23日下午,记者在流沙河家门口,见到流沙河妻子吴茂华女士,她戴着口罩,手中袋子里提着一件黑色的寿衣,黯然地走出家门。

随后,吴茂华在家人的陪伴下赶到医院。家人婉拒了更多采访要求。

一个坚持——十多年来坚持在成都市图书馆开讲座

过去的十年,流沙河一直坚持在成都图书馆做讲座,每次来这里,他一步一步,小心翼翼迈上台阶。在这里,他讲诗经,通俗易懂;他讲七言律诗,幽默风趣;他讲宋词,滔滔不绝。

记得每次在成都图书馆做完讲座,沙老都会被现场观众围住,有请他签名的,有请教他认汉字的。甚至有一次,一个外地来的读者将自己种的蔬菜送给沙老尝鲜。对于大家的要求,沙老都一一满足。他谦虚、幽默,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

今年1月12日,流沙河最后一次成都市图书馆开展讲座,满足读者签名等要求

流沙河去世,成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走了

图片来源:张世豪 摄

负责成都图书馆讲座工作的杨丽芝感慨:“这十多年来,我每月接送他一次来图书馆给公众诗歌讲座,已经有很深厚的感情。流沙河老师不仅学问好,人也很好,很关心我们的心情啊,家庭和孩子的教育,每次看到我女儿,都戏称学生哥要好好吃饭,要锻炼身体。”

一个身份——成都文化名人

除了有两次因客观原因离开成都几年时间,流沙河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成都。因此流沙河也自称“货真价值的成都人”,“我生在成都;读高中,上大学,都在成都;1949年12月随同学们欢呼解放军入城,在成都;参加工作也是在成都。今已退休,仍在成都。”

1956年,时年25岁的流沙河前往北京,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的第三期学员。在学期结束后,流沙河得到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但他毫不犹疑就拒绝,选择回到成都工作、生活。60年多过去了,提及此事,他从没后悔过。他觉得自己的选择,“很自然,北京再好,不是我的家乡。成都是我出生、少年成长的地方。在每个人生命开始的地方,记忆总是最深刻。”

“我在望江楼下面游过泳,在猛追湾里游过泳,在南门大河里游过泳,终身难忘。而且,成都不光是我生长的地方,还是我上一辈、很多辈生活的地方。我对这里有特殊感情。成都的历史、文化,关于成都的传统诗词,都是我喜欢成都的理由。”

虽然,流沙河身上的标签有很多,作家、诗人、书法家……但他曾说过,并不喜欢外界给自己加的身份。“我很厌恶‘著名诗人’这种称呼,中国作协并没有列出某人是著名诗人。我从来没有说我是著名诗人。又没有民主投票,又没有做统计,你咋个晓得你著名?哪能算数?”

流沙河去世,成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走了

图片来源:袁斌供图

流沙河认为,“一个人在自己名片上印上诗人然后还‘著名’,这是自我美化,国际笑话。我不要那些虚荣,我这一辈子经历了那么多,还要那些称呼来干啥?还看不透吗?!我给你说,本人只有一个身份,叫‘成都文化人’那就够了。其他都不要!”

一个好友——余光中

众所周知,流沙河与余光中交情很深,1957年1月1日,流沙河参与创办《星星》诗刊,是新中国第一个官办诗刊。1982年,流沙河在诗刊《星星》上开了个专栏,最早介绍中国台湾地区的现代诗。后来,他把这一系列集结出版《台湾诗人十二家》,引起了轰动。正因为流沙河的欣赏和推介,余光中在大陆有了广泛的知名度。

1982年夏,余光中致信流沙河,说起四川的蟋蟀和故园之思,4年后,他又在《蟋蟀吟》中写下“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流沙河感慨之余,写了《就是那一只蟋蟀》作答,绝妙无比,在文学圈一时传为佳话。

尽管诗歌是一种较为小众、精英的文学形式,但流沙河却称得上是现代知名度最高的明星诗人之一,在热门综艺《朗读者》中,中国女排也曾朗读过他的《理想》。这既是对流沙河的认可,也是对他作品传承。

流沙河去世,成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走了

流沙河 图片来源:迟阿娟 摄

一个称谓——劳我一生,博得书虫之名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眼疾和体力都已不允许流沙河长时间做案头工作,但他却在80岁后,陆续完成《白鱼解字》《文字侦探》《诗经现场》《正体字回家》等文化、文字研究方面的著作。

这源于流沙河对文化、对学习的专注和他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本文标题:流沙河去世,成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走了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