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 > 经济学理论 > >

对经济学理论一些核心观点的质疑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对经济学理论一些核心观点的质疑

 

               

    

    

    内容提要:“斯密悖论”并不是悖论;“科斯定理”只具有短期局部均衡意义;“帕累托最优”也只具有局部均衡意义;凯恩斯“节俭悖论”也是不存在的;经济学需要以新理念综合多学科知识建立大经济学体系;经济新常态也呼唤新的经济发展思路。

    

    关键词:经济学  创新  大经济学

    

    斯密、科斯、帕累托、凯恩斯等一些经济学大师提出的一些命题,有的已经成了经济学的教条和定理,但仔细分析,其中有些命题是有问题的,需要纠正其不正确的看法。未来经济学需要以新理念综合多学科知识建立大经济学体系。经济新常态也呼唤新的经济发展思路。

    一、“斯密悖论”并不是悖论

    英国学者亚当·斯密在1759年出版的伦理学专著《道德情操论》一书中认为同情心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而在1776年出版的经济学专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斯密又认为:在经济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主要是利己心,而不是同情心或利他主义。人们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也促成了社会利益。这一明显的矛盾,被德国学者约瑟夫·熊彼特称为“斯密问题”或“斯密悖论”。

    笔者认为,所谓“斯密悖论”只反映了斯密观点的自我矛盾和冲突,而在现实世界,并不存在“斯密悖论”。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是利他或道德,而不是利己。

    首先,利己是个人进步的直接动力,但不是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利己要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必须要受到特定的制度约束,才有可能转换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对此,斯密也认为,利己的人经过市场的自由竞争,最终利己转换为社会进步的动力。所以,斯密在论述中实际上是自己也否定了自己的观点。其次,在现实中,由于很难找到一个完美有效的制度设计,来约束人的利己主义,所以,利己主义往往对社会进步产生诸多破坏。再次,在现实中,若一个社会富含利他主义精神,社会进步就容易很多。一是社会富含利他主义精神,会大大减少制度的设立成本和监督成本。二是社会富含利他精神,产品质量更有保证。三是社会富含利他精神,产品价格会更合理公道。四是社会富含利他精神,社会更容易建立更公平的制度。五是利他的社会,本质是无异化的。

    二、“科斯定理”只具有短期局部均衡意义

    “科斯定理”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最终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最优;第二,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效果,所以产权制度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有学者将前一种情况称为真空世界的“科斯定理”,后一种情况为真实世界的“科斯定理”。

仔细分析,笔者认为,“科斯定理”有两个方面的不足。其一,关于交易费用为零的假设,不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交易费用为零情况在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其二,产权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只具有局部短期均衡意义,不具有长期整体均衡意义。因为不管是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还是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公平都比产权清晰更重要。

为什么公平比产权更重要,因为人更高层次的本质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或经济属性。经济利益不是人唯一的目的。经济利益从属于人的更高的本质性追求。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社会属性,如何实现,公平是基线和前提。人在公平中,由于个人努力与社会回报等价对应,所以,公平会让一个人有一种真正的社会承认感,感觉社会把“我”当人看,“我”真正属于社会,而不是被社会所排斥或贬损。另外,由于个人投入与社会回报等价对应,“我”只有合理付出,“我”才能合理收获,这也会让一个人真正有一种自我把握价值实现的可控感。所以,公平也是一个人实现自由自主境界的基本前提。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人本质是缺乏自主自由的。另外,由于个人奉献与社会回报有机统一,这会极大鼓励个人奉献社会,从而也有助于极大催生社会道德精神。而社会道德精神充裕,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会道德精神充裕,社会运行必然是稳定有序,这会大大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极大提高社会产出效率;二是有道德的社会,必然是宽容的社会,而宽容又有利于创新,而创新又为社会不断进步提供新动力。我国古人言,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说的就是公平的重要性。目前,公平的重要性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明。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艾伯特·里斯根据自己的经济学研究和人生阅历,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写道:“在现实世界,制定工资所涉及的因素似乎与新古典理论中所说的那些因素迥然不同。在现实世界,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似乎是公平。”①心理学家家丹尼尔·卡尼曼和两名经济学家杰克·尼奇及理查德·塞勒合作研究也证明,公平因素比经济动机更重要。②“社会学家认为,如果某种交易是不公平的,那么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就会愤怒,由愤怒激发的冲动会迫使交易趋向公平。”③乔治·阿克洛夫和罗伯特·席勒在《动物精神》一书中也指出:“我们认为,对非自愿失业、通货膨胀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这类基本的经济现象而言,如果把公平因素考虑在内,就可以容易地给出解释。反之,如果不考虑公平,那么这些现象仍将是不解之谜。”④


本文标题:对经济学理论一些核心观点的质疑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经济学理论”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