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创业 > 创业故事 > >

走,回农村! ——“70、80、90后”的返乡创业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走,回农村! ——“70、80、90后”的返乡创业故事

走,回农村! ——“70、80、90后”的返乡创业故事

走,回农村! ——“70、80、90后”的返乡创业故事

走,回农村! ——“70、80、90后”的返乡创业故事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如何吸引更多年轻有为的人投身乡村发展?除了各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外,先行一步的年轻人发挥的示范效应也不可小觑,有了年轻人的乡村一定能成为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

“70后”王凯——贫困户种菊花自己免费供苗

10月初,平阴县玫菊缘家庭农场最后一批菊花茶出炉。为了等这批货,外地经销商已经在他家住了一个月。今年44岁的王凯是这家农场的主人,说起王凯发展菊花,很多人都知道他带着当地的水、土远赴千里之外培育菊花的故事。

王凯是土生土长的孝直镇孝直村人,原本在外地一家国企上班的他,和大多数上班族一样,过着衣食无忧的平静生活。5年前,王凯在江西修水县通过朋友了解到当地特产菊花茶。当看到当地产的一朵金丝皇菊到了茶楼能卖到20元时,王凯惊呆了,当时他就办了停薪留职,准备回平阴老家种植菊花。如何让江西的菊花适应北方的气候和水土,这让王凯大费了一番周折。当地的育苗商告诉王凯,两地相隔这么远的距离造成南北方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菊花苗很难在北方成活。

“既然环境改变不了,那咱就带上自家的水、土,运到修水县,让菊花先在平阴的水土适应适应怎么样?”没想到,这个出乎人们意料的设想,竟然在王凯的手上实现了。2016年春节刚过,王凯带着200吨土和9吨水向千里之外的修水县出发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金丝皇菊被王凯成功引种到了孝直村。

带着做试验的想法,王凯先在村里流转了20亩土地,种上了第一批菊花。经过几年发展,王凯的菊花种植规模增加到了近200亩,甚至还种到了黄河以北的东阿县。金秋十月,农场的菊花竞相绽放,金黄色的菊花一簇簇、一片片,争奇斗艳、芳香四溢,进入菊花园,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令人赏心悦目。

为了实现菊花的效益最大化,王凯投资30多万元上了两台先进的全自动菊花加工设备。“加工厂实现了菊花的采摘、装盘、杀青、烘干、筛选、装包等全过程操作。”王凯说,最忙的时候,他一天雇了40人采摘菊花,同时雇了35个人加工菊花。这些工人,都是本村和临近村的村民,其中还有贫困户和残疾人。

发展得越来越大,王凯为自己的菊花茶注册了商标“玫香菊”和“玫城小哥”,意思是要让菊花芳香四溢。通过菊花茶加工,今年,农场菊花的每亩纯收益近8000元。王凯说,如果没上加工线,只是单卖菊花,一亩地的收益不超过4000元,但即便这样,也比种植传统的玉米、小麦的收益高出近10倍。

富起来的王凯没有忘记周围的乡亲,他告诉跟着他打工的村民,谁要是想种菊花,他一定提供全力支持,贫困户和残疾人如果想种,自己免费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收购。“现在已经有贫困户和残疾人找到我,想年后开春时种上一些菊花。”王凯忍不住告诉记者这一好消息。

“80后”韩敬武——回村开磨坊成了乡村振兴好青年

从济南一所职业学院毕业的韩敬武从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回到从小生长的农村,那个时候,他满脑子都是如何留在济南,趁年轻干出一番事业。

功夫也确实没有辜负有心人。在一家采购机构干了四五年办公设备配送和维修,摸透了这一块业务流程,也积攒了一些客户和资源后,韩敬武决定自己创业,干的就是监控安防的老本行。“创业风险多大呀,现在的日子多滋润,工资小三千,单位领导器重,干嘛要折腾呢?”面对亲友的质疑,韩敬武摇摇头,他始终不忘自己的初衷“趁年轻好好打拼一番”。注册公司、租赁办公场地、进设备、洽谈业务……2006年,韩敬武创办的济南天网监控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了。

创业初期没资金、没人力,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亲自跑、亲手操作。韩敬武回忆起创业初期的酸甜苦辣,仍然历历在目,“刚开始没钱啊,没有车,大冬天里骑着自行车跑去给人家装设备。有一次一家公司开业,前一天晚上,我干了个通宵,一个人从一楼到四楼上上下下装完又调试好了所有的监控设备,装完发现天都亮了,总算是没有耽误人家的开业”。靠着他坚持不懈的打拼,如今,韩敬武的天网监控设备公司团队已有十多人,业务遍及全国各地。

韩敬武当初在济南扎下根的愿望总算实现了,自己也成了村民眼里“在外面混得不错”的人。这时的韩敬武,大部分时间都留在济南开拓业务,赶上过节时,才会回到平阴县孝直镇西山村的老家看望父母。几年间,虽然回家的路比过去好走多了,但小山村的变化却并不大。

“回来琢磨着干点事吧!”为了利用西山村在外的能人带动小山村发展,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驻西山村的“第一书记”杨洪光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把村子在外的优秀青年请回来,请大家为村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认识韩敬武不久,杨洪光就在济南找到了他,表达了希望他回村干点项目、带动村民发展致富的想法。

韩敬武没有拒绝杨洪光的邀请,一方面济南公司的业务已经比较稳定;另一方面,小有成就的他确实也想着为改变小山村的面貌做点事。就这样,经过前期考察,韩敬武发现,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越来越重视,石磨面粉深加工是一条行得通的创业门路。说干就干,在老家多年没人居住已经坍塌了的房屋地基上,砍树、整平、挖地基、砌墙,一处盖起的新房就成了韩敬武回村创业的第一个落脚点。就这样,韩敬武的古法石磨面粉厂正式开张了,他还给面粉注册了品牌叫“德冠生”。

多年的市场经验告诉韩敬武,不管干什么,想要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有自己的特色。韩敬武的面粉特色就在“石磨”。虽然设备都是电机带动,但磨面设备的核心依然是低温、低速的石磨。区别于工厂化生产,这种研磨方式大大减少了对小麦营养成分的破坏,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各种营养物质。为了符合人们追求健康的趋势,磨面过程中不用任何添加剂,磨出来的面粉面色微微泛黄,保留了小麦原有的香味,麦香浓郁,兼具精粮的营养和细粮的口味。韩敬武还给面粉申请了“QBBSS质量链”溯源认证,只要拿起手机扫码,就能知道整个加工过程。

做监控安防设备的业务员卖起面粉来也是毫不含糊。短短几个月时间,印有“精准扶贫品牌”的“德冠生”面粉已经进入平阴心连心、济南大润发等30多家超市,生产订单供不应求。


本文标题:走,回农村! ——“70、80、90后”的返乡创业故事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创业故事”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