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励志 > 大学生励志 > >

当代大学生励志教育研究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理论思维等方法,对大学生励志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①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选择和判断、行为方式、人格特点、价值目标和追求、人生目标规划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大学生在不良网络环境的影响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选择以及理想信念等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导致高校大学生过于追求物质享乐,缺少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大学生励志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和各个主体联合行动,统筹兼顾,多措并举,最终实现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意志品格、精神风貌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和综合提升。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其思想特点、价值取向、行为特征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他们追求自我、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喜欢追求新事物,在价值取向上更倾向于实用性和功利性。且大部分当代大学生都是“4-2-1”家庭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从小衣食无忧、备受呵护,这样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较弱、在为人处世上常以自我为中心、与此同时,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中国青少年在进入大学前都有着明确的目标与方向,比如考入名牌大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进入大学后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似乎已经实现,部分学生开始处于无目标、无动力的状态。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励志教育尤为必要。

分析大学生励志教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及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阶段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开展,仅仅是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内在品质等角度进行的,因此励志教育的开展效果并不明显。从人文关怀、思想观念引导等角度对大学生励志教育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是希冀于励志教育的教学目标与人文关怀的有效应用,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落实励志教育创新时,从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以及整体课堂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励志教育工作的教学效果。“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大学生的寄语,这说明青年的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建设之间有密切联系。注重大学生励志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个人价值、人生规划等方面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背景下,针对大学生的励志教育,必须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学生思想价值观等方面展开研究,帮助大学生转变其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及人生志向和价值目标,在强化人力资源及调整励志教育模式等方面发挥指向性作用。“中国梦”作为大学生的励志方向,需要从“志向”、“梦想”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此实现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调整与优化。当代大学生励志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从大学生的才能、素质、思想、价值观等方面展开的讨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大学生这一群体具有特殊性,本身具有强烈的自我自强意识、成功成才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是所谓的“天之骄子”。但是,在世界政治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动摇、信仰迷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社会定位及价值目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开展高校大学生励志教育研究,对实现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观念、坚定个人信仰及自我定位等方面的调整有积极作用②。大学生励志教育的研究目的是从教学方式、励志教育开展及教学内容调整等方面进行分析,注重社会人才需求、经济发展与大学生价值取向、人生定位融合,是励志教育开展及明确教育、指导方向的必然需求。开展大学生励志教育就是为了激发大学生内在发展动力,培养大学生民族担当意识和为人生理想拼搏奋斗的毅力;同时,励志教育要以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

1.2.2 研究意义
大学生励志教育是从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教学评价等角度展开分析,帮助大学生厘清思想观念、摆正自我定位、明确人生方向。首先,励志教育工作是从学生三观的角度展开的,在逐步落实德育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道德修养、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以此实现教学质量、教学方向及教学价值等方面的提升。其次,励志教育工作的开展,注重学生心理变化、心理动机、心理养成等方面的因素,在应用自我效能理论的前提下,实现大学生励志教育工作整体效果的提升。再次,在开展大学思想教育工作时,需要从大学生自身性格、行为方式、个人价值需求等角度进行分析,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控力及坚韧性格的基础上,实现励志教育与潜能教育工作的同步落实。中国当代的大学生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自我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面临压力,社会的全能复合型人才数量相对降低,

大学生自身也将失去许多发展机会,而这需要合适且有效的方法来解决。

在强化大学生励志教育时,需要从教学模式、课堂设计及教学方式调整等方面进行研究,在迎合人才需求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注重励志教育工作的拓展与调整,需要从大学生个人定位、人生价值观、思想观念等角度展开讨论,以此实现全方位励志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强化大学生励志教育,并从教育引导、教育方式等角度进行设计,进而实现学生个人人生价值的提升。

.............................

第 2 章 当代大学生励志教育概述

2.1 励志与励志教育的内涵
2.1.1 励志的内涵
“励志”,最早出自南朝谢灵运《述祖德诗》中的“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励”即激励、鼓励之意,“志”,一指志向、抱负,亦即理想、目标;二指意志、决心、态度,亦即对理想、奋斗目标追求的强烈程度。“励志”,意为振奋精神,奋发图强,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实现远大目标。《孟子·告天下》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锤炼意志,强固心志,实现人生目标。励志是从个人理想、意愿表达、心理状态等方面展开研究,在注重决心、态度及意志的角度下,实现个人理想、价值及思想观念的提升。《辞海》中关于励志的内涵是以激励个人情感、心智为方式,促使个人可以集中精神去做某一件事,直到事件的成功。励志是从精神、思想观念进行主导,并从行为、态度、状态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此实现励志的整体应用价值提升。在《述祖德诗》中,是以“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为中心,在注重励志品行落实于实际行动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志向、个人思想观念、个人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调整与优化,这是优化励志正向价值的基础性条件。


本文标题:当代大学生励志教育研究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