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基础教育 > >

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战略任务,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在我国,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学生人数最多、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教育阶段。在教育部日前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多位教育界人士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义务教育以均衡发展为战略任务,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推动我国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政策有力 推动义务教育有保障全面实现

  2012—2021年,我国小学净入学率从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辍学实现动态清零;连续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5%……“我国义务教育有保障已全面实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有效的政策供给。十年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从布局规划、学校建设、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学校管理、质量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

  特别是在财政资金投入方面,义务教育优先保障得到有力支撑。2012—2021年,我国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从1.17万亿元增加到2.29万亿元,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建立起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水平逐步提高。2012—2021年,我国小学生均经费支出从每生每年7447元增至14458元,初中生均经费支出从每生每年10218元增至20717元。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经过多次提标,达到东中西部统一的小学650元、初中850元的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7000元。“两免一补”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实现应助尽助。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700万名农村学生,受益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从2012年的70.3%提高至2021年的86.7%。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成就斐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尹后庆说,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我国用25年时间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又用短短10年时间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处在世界前列,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项目带动 城乡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十年间,坚持补短板、兜底线,我国实施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重大项目,中央财政累计投入4000多亿元,地方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超过1万亿元,推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许多中西部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

  办学条件的巨大变化,可以用一串数字来见证。2012—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从3.7平方米增至5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占地面积从7.3平方米增至8.2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从727元增至2285元,互联网接入率由25%提升到近100%,大班额比例由17.8%降至0.71%。

  除了硬件条件变化,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同样取得重要成果。十年来,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由909万增至1057万,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由47.6%提高至77.7%,总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通过“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退休支教等多种渠道为中西部农村补充了大量优质师资。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优秀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强化能力素质培训,“国培计划”累计培训校长教师超过1700万人次。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支持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43.3万套。

  以人为本 群众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

  十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不断深化,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实,违规招生行为得到全面规范,“择校热”大幅降温,入学机会更加公平。健全“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比例达到90.9%。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双减”工作,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明显减轻……

  学校差距持续缩小。2013—2020年,全国小学校际综合差异系数从0.724降至0.435,降幅近40%;初中校际综合差异系数从0.547降至0.319,降幅近42%。全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均大幅缩小。2021年,教育部教育督导局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的在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公众认为本地区小学和初中的数量和布局能满足就近入学需求。

  面向未来 在2035年实现优质均衡

  随着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重心由“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并提出力争在2035年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

  “与基本均衡相比,优质均衡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田祖荫说,优质均衡的核心是实现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教师队伍更强、人民群众更满意。

  吕玉刚指出,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将围绕四个重点展开,一是推进学校建设的标准化,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二是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三是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加快缩小校际教育差距;四是以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为重点,加快缩小群体教育差距。在此基础上,还要以推进县域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为重要抓手,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示范带动,有序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工作。2021年,我国已遴选135个县作为推进优质均衡的先行创建县。 (宗禾)


本文标题: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