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文章阅读 > 校园文章 > >

做好呵护民族希望的“校园文章”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人民政协网7月23日电(记者 吕金平 通讯员 李茜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小学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事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一项基础性战略工程。”近日,云南省政协召开“深化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协商会,组织专家学者、政协委员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话如何做好这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校园文章”。

云南是众所周知的民族大省,有26个世居民族。近年来,云南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通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工作机制不健全、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经省委常委会批准,省政协将“深化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列为年度重点协商工作。在省政协领导的带领下,4月以来,省政协民宗委联合民革云南省委会、农工党云南省委会成立联合调研组,采取与16个州市联动、网络议政与问卷调查线上线下同步的调研方式,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

“目前,全省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中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制度机制不够健全、教育教学有短板弱项、师资队伍建设有差距等问题。”作主题发言的省政协副主席赵金“抛砖引玉”地提出了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公共教育、社会教育常态化机制,着力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多维一体的育人平台,全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宣传教育等意见建议。

随后,委员们怀揣思考,围绕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平台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省政协常委何云葵建议,构建“1+N”型多科目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各学段德育课程为主,增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专题,使德育教学与分科知识教学有机融合。”

来自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省政协委员李瑞英表示认同。“要尽快明确学科定位,加强高素质、专业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师资培养,鼓励中小学精心设计系统的个性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体系。”

“如何从各民族的‘差异’中体现‘共同’,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引导还需加强。”省政协委员盘艳阳建议,将加强全省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总目标来谋划、部署和推进。

“成立云南省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中心,及时开展相关研究,制定规划,从理论层面,指导全省开展工作实践。”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李学文建议道。

“部分地区部分学校仍然存在差异性等于特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于‘铸牢’教育、上墙贴标等于贯彻落实等误区。”省政协委员刘寒雁建议,探索建立国家统编教材为基础,地方读本为补充,省、州(市)、县(市、区)三级教学素材库为补充的教育构架。

李自云委员认为,加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重点在乡村,难点也在乡村,应借助“互联网+教育”,构建全域性统一的教育平台,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模块,拓展中小学与外界交流空间。

丽江市政协副主席李渝丽提出,守牢家庭教育“主阵地”,加强家风、家教建设和校内外联动延伸,引导学生和家长不断强化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

听完委员、专家们的意见建议后,到会的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民宗委、财政厅等部门负责人依次作出回应。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海江表示,将利用好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云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拉玛·兴高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各研究机构合作,充分发挥全省23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作用,在尊重各民族“差异性”中体现“共同性”。 


本文标题:做好呵护民族希望的“校园文章”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