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考试 > 学历类 > 高考 > 健康饮食 > >

建设健康中国 推动食物系统转型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建设健康中国 推动食物系统转型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在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创新发展论坛上发布了《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变化趋势,梳理研判了当前我国食物与营养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如“加快推动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打造第三口粮”“实施白肉增长计划”“积极推动食物全产业链减损节约”“从娃娃和掌勺人开始狠抓健康饮食教育”“大力加强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等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改善居民营养状况、建设健康中国的重大政策建议。

记者梳理了部分专家针对以上政策建议所作的专题报告内容,以期让相关领域读者进一步了解我国食物与营养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导向。

以营养为导向 重构农业产业链

“当前,全球健康面临巨大挑战,营养不良成为困扰全球的重要问题,消除营养不良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植物食物与营养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家章在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创新发展论坛上指出,杂粮全谷物摄入不足带来巨大健康隐患,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加快农产品营养标准建设

营养导向型农业旨在确保生产量足质优、价格合理、营养丰富、文化适宜且安全的各种食物,是一种以可持续的方式满足居民膳食需求的新型农业范式或方案,营养和健康是最终目标和衡量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2020年世界食物不足人数继续增加,5岁以下儿童饱受发育迟缓(1.492亿人)、消瘦(4540万人)或超重(3890万人)的困扰;成人肥胖人数也在继续增加,在全球或区域层面均无好转迹象。

“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为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和食物系统转型提供了新方向。”黄家章说,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营养导向为理念、以资源禀赋为出发点,重构农业产业链和食物营养价值链,重点推进营养导向型食物生产、食品加工和消费体系建设。具体做好以下3个方面工作:

加快农产品营养标准建设,指导动植物育种、种植养殖技术创新,推进营养导向型食物生产体系建设。针对食物生产存在的优质产品供给不足、微量营养素下降明显等严峻挑战,迫切需要转变理念,由“产量为主”转向“产量营养并重”。一是加快推进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优先制定一批技术成熟、产业急需的示范性标准,引导协会、企业等各方主体积极参与标准建设,推动食物生产加快向营养转型。二是将营养品质纳入并作为育种和生产的重要目标,加快构建包括营养品质、感官品质、加工品质在内的综合品质评价体系,培育更多高营养密度、优质专用的动植物新品种。三是加快研发一批营养导向的种植、养殖调控新技术,生产更多具有特定营养功能的优质农产品。

提倡适度加工、精准加工,推动农产品加工减损增效,推进营养导向型食品加工体系建设。针对过度追求风味口感导致营养损失过多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革新理念,坚持“营养健康优先、兼顾美味口感”的指导思想,推动适度加工、精准加工与柔性制造。一是系统研究农产品全产业链营养品质变化规律,为适度、精准加工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二是提升产地初加工和商品化处理水平,避免过度处理。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加工精度,发展专用粉、全麦粉和专用米、糙米等新型健康产品。三是充分利用麦麸米糠、果皮果渣等开发植物油、膳食纤维、蛋白制品等产品,提高食物综合利用效率。

将营养导向融入所有政策,增加健康膳食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推进营养导向型消费体系建设。针对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膳食理念不科学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优化完善消费引导政策体系。一是完善现有营养标签标识体系,改造提升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制度,大力推广食品正面包装(FOP)标签和生鲜农产品营养标识体系。二是要着力改善食物消费环境,创建营养健康食堂餐厅。针对高盐高油高糖食品,探索食品标识或税收等限制政策。三是在社会保护政策中明确营养内容,针对弱势群体的食物援助,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要确保高营养品质和均衡搭配,增加健康饮食的可负担性和可获得性。

推动杂粮产业提质增效

随着人们对“吃得健康”越来越重视,作为主食中营养健康的代表,杂粮和全谷物被更广泛用于现代食品中。然而当前我国杂粮和全谷物发展缓慢、居民消费不足,已成为制约主食结构多样性与营养均衡的重要因素。《报告》提出了“打造第三口粮”的战略建议,旨在通过加大全谷物食品开发力度,优化杂粮区域布局,推动杂粮产业提质增效,引导增加全谷物和杂粮消费,打造第三口粮,提升主食多样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据医学杂志《柳叶刀》2019年发布的全球饮食领域的一项大规模研究,195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中国因为饮食结构问题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是世界人口前20大国中的第一名。而杂粮摄入不足的死亡归因占比仅次于盐摄入超标,高居第二位。

我国居民杂粮摄入量与推荐标准存在很大差距。黄家章提到,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过分追求风味口感,居民习惯吃精米白面,而注意粗细搭配的人数较少,与膳食指南推荐标准差距较大,已成为实现均衡膳食的重要短板。

大力促进杂粮和全谷物消费,提升主食多样化水平,是平衡居民膳食营养和提高产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黄家章表示,杂粮品种众多,大多不与主粮争水争地,且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是优化口粮结构、改善营养供给的重要品种,具有明显的营养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黄家章认为,引导增加杂粮和全谷物消费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教育消费者科学认识杂粮在实现健康膳食、均衡营养中的作用地位,培养消费习惯,增加杂粮主食,推动五谷杂粮回归居民餐桌主位,经过不懈努力,打造第三口粮。力争到2035年,杂粮和全谷物摄入占比达到35%。

针对打造第三口粮的推进措施与路径,黄家章提出,优化杂粮区域布局,构建适应居民营养健康新需求的产业链,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因地制宜优化杂粮生产布局。二是大力发展杂粮加工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三是大力提高种植效益,提高杂粮生产积极性。

加大杂粮新品种选育和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优质原料供给水平。一是加大杂粮新品种选育与推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现有品种进行营养品质、加工品质、适口性等进行科学评价,筛选出优质专用、适口性好的品种。建立杂粮种子育繁推体系,着力解决“谁来育、谁来繁、谁来供、谁来推”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等方面问题,大力推动杂粮种业发展。二是加快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创新。重点加强品质调控种植技术创新、轻简化专用农机装备创制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集成模式和生产规范制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品质,提高优质原料供给水平。


本文标题:建设健康中国 推动食物系统转型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