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脑力倍增 > 快速阅读 > 速读方法 > >

怎样可以成为有效阅读和学习的高手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阅读学习有三大苦恼:不能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足够的动力驱动;无效学习:记不住,学了就忘,遇到问题后不会应用;低效学习:效率低,学习时间与成果不成正比,不能灵活熟练运用;这三大苦恼是阅读学习路上的拦路虎,挡住了很多人阅读学习的脚步。此类结症大多在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及学习方式。一本书阅读时间过久,阅读热情退却,很容易使人放弃对阅读的坚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培养“成瘾行为”的方式,养成坚持阅读和有效学习的习惯。培养成瘾行为的3个方法:令人愉悦、取得正反馈、反复阅读。阅读怎么可以令人愉悦呢?可以快速阅读完一本书,比如,两三个小时就能读完一本三四十万字的书。不让时间成为浇灭读书热情的冷水。精准获得知识的愉悦,书读完了要有收获,哪怕仅仅只在书中学到了一个知识点、一个道理,只要能帮助自己拓展了原有的知识边界,就是有收获。满足虚荣心,发朋友圈也好,跟朋友吹嘘也罢,满足精神愉悦感。反复阅读并不是重复读一本书,而是重复阅读的动作。首先我们先从一点达成共识:“成年人学习是带有目的的”。我们在选择书籍的时候肯定是有目的性有目标,想要在书中获取某些知识,而不是胡乱拿一本书就读。比如:想要提升某一专业方面的能力;需要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境或问题;诸如此类......无脑和一时热情的读书方式,注定无法坚持,也不能有所收获。基于此点共识,我们再看阅读这件事就会清晰很多。所以,想要解决这三大拦路虎,我们需要提升自己两个强大能力,即,阅读方法和高效学习。一、阅读方法培根在《论学问》中有段话“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书都值得不计成本地投入时间逐字品读,细细琢磨。阅读有方法,可以将其分为3个阶段:浏览测评、速读和精读。浏览测评浏览测评阅读有两个目的:喜欢和有用。通过浏览测评迅速判断一本书是好书还是烂书,确定这本书的价值,从而决定是否要读。浏览测评阅读法有三个技巧:名人推荐:名人或相关专业人士推荐的书单,他们在自身的领域是权威或具有一定话语权,所推荐的书肯定是经过筛选,他们本身也阅读过。豆瓣推荐:看其他人对这本书的推荐指数、书评,是否值得一读。看书评时需要注意,过度吹捧和过度贬低的评论要注意分辨。有的读者可能水平有限,要么是没看懂,要么就是水平有限,就会出现过度吹捧和贬低的情况。还有就是要看作者撰写这本书的背景,很可能在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适用,换做如今的背景下就显得“过时”和无用。真正看懂的,可以总结出书中的亮点,有自己的总结和想法,或推荐阅读重点。自我测评:以大局观的眼光看书,看书的“目录”“序言”“名人推荐”“结语或后记”,直观地判断一本书的主题和价值,能否解决自己的问题,能否给出知识增量,填补知识体系的空白,对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是否有帮助,从而迅速判断是否自己喜欢或有用的书。需要知道,很多书会用大量的案例或故事其实是在讲一个主题论据。更有甚者,一本书80%都在水内容,只有20%真正有用。通过测评,判断出一本书是否对自己有用和喜欢,再决定要不要读。速读不要纠结速读是否有用,是否能学到知识,只要明确阅读的目的就够了。带着问题,想要获取哪些知识增量去阅读,肯定会有所收获。不然即使是精读,记不住内容也是白读。推荐两种速读法:S形曲线阅读法、三分之一阅读法。S形曲线阅读法:看段落中间部分,呈S形向下扫读,余光捕捉两边的文字内容,快速阅读。三分之一阅读法:只看每一页的左边三分之一,右侧内容用余光扫读。只看三分之一也可以有50%的文字进入视野内,也能大体把握一页的内容。如果比较困难,可以尝试先读三分之二,慢慢练习。速读区别于一行一字的线性输入阅读,而在于快速抓住一段话的关键信息,其他不重要的跳过忽略。有的书籍,几页甚至十几页都在讲一个问题,其他的案例、故事只是为了烘托气氛,增强说服力,没必要过多留意,快速抓重点,不要陷入细节中去。可以着重注意每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大多数段落中心句会放在第一句或最后一句话,着重注意“但是”、“然而”、“不过”等转折词。重点关注新概念和词组,在你的知识储备库中没有的概念和词组重点阅读理解。当然也要分辨,有一些理论或许只是换了一种说法,本质上很可能是已经熟知的理论。不管哪种阅读方法,要切记,不要在心中默念,出声朗读和默念会降低阅读速读,这是我们上学时养成的习惯。速读也需做笔记,在书本上画出重点,写批注,把脑袋中闪现的灵感写下来,信手涂鸦,想到什么写什么,整理思路的事情可以在阅读完后去做。不要太爱惜书,舍不得,书本来就是用来读用来画的,读完一本书如果还是崭新的,那相当于没读。台湾作家李敖读书的时候,一般会买两本书,一边阅读一边剪,需要的正面部分剪第一本书,反面部分就剪第二本书,一本书读完,精华部分也被留下来了,剩下的部分残书就会扔掉。把精华的部分收集整理成自己的素材库,随用随取。速读法是为了让我们快速理解一本书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把碎片化的知识串联起来,为自己所用。通过速度可以筛选出感兴趣或认为有必要重点阅读的书籍,闲暇时间,可以对筛选出来的书进行精读。精读精读就需要花一些时间细细品读,比如一周精读一本。带着自己的理解,重新阅读书籍正文,对照之前做的批注、灵感,让思维再次产生碰撞,产生新的想法和理解。全面去看一本书的层次和结构,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创作背景。二、高效学习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有效学习。但是,有效学习也可能是低效的,我们要做的是把学习提升到高效。只有高效学习才可以让我们读懂、记住、用到、成长(提升)。高效学习三步法:带着问题学习——思考——输出带着问题学习或许你经常听到看到这种学习方法,大概率会生出疑惑,怎样带着问题学?应该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学?对一本书的内容都不了解,怎么提出问题去学习?等等。有两个技巧提供帮助:通过上面讲到的“浏览测评阅读法”,初步了解一本书的主题和价值后,可以提出问题。这本书所讲的主题是什么?作者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书中讲的某个方法/概念可以用到工作、生活中哪些方面?我应该怎样运用这些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解决哪种问题?......等等。当通过速读解决所提的问题后,精读的时候自然会针对自己没懂的,没学到和忽略的内容进行提问,从而进行一步学习。第二个技巧,“搜索学习法”,先有困惑和问题再去搜索相关解答,执行碎片化的学习,从而达到深度、高效阅读学习的目的。大家都用过搜索引擎,遇到问题,寻找一些方法时都会搜索答案,“搜索学习法”的原理同样如此,带着困惑和问题去搜索书籍或课程。比如:怎么提高阅读质量,如何高效学习?拿起书本就犯困怎么办?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然后带着这些问题,搜索相应的书籍、课程,有针对性地学习提升。遇到问题,搜索,找到答案,实操应用解决问题,形成闭环。在整个流程中,哪个流程有问题,就针对相应的问题去搜索学习。把目标拆碎,环节细分,针对细节反复练习。把看似碎片化的知识给链接起来,形成有结构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不要对碎片化学习有误解,认为没用是因为东一榔头西一棍子,所学的内容各不相干,也没有深入探究,就像狗熊掰玉米,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会有结果。老婆怀孕了,是不是要学习孕妇安全、健康、饮食的知识?孩子出生了,就会去学育儿理念和方法?你总不会把整个生物学体系都学习一遍吧?碎片化学习比不学强,有方法的碎片化学习相关知识才能更高效,积少成多,注重积累。这就像玩拼图,有目的,有目标搜寻你所需要的那块碎片,让自己掌握的碎片尽量完整。学到了,知识也还不是你的,因为过一段时间大概率就忘记了,所以需要下一步。思考思考有5个流程:获取信息——理解——拓展——纠错——应用获取信息很容易理解,就是通过听到、看到、读到、课程等方式学习到的某方面信息或知识。理解,了解知识的基本意思,通过经验及其他知识的串联,正确解读。拓展,一个技能、一个知识点拓展到其他领域,不局限于解决当前问题,换一种方式和操作,与其他知识串联起来,在其他方向也能适用。甚至,深度、横向、纵向拓展,建立模型,让知识更具有结构化。纠错,纠自己的错,自己以为正确的理解有可能是错的狭隘的,这是由于知识储备的局限性,串联了错误的经验和知识等多方原因造成的。纠他人的错,有些知识的理论和内容可能是错的,是强词夺理,偷换概念,或者随着时间推移原本正确的理论,已经不适用现在,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应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知识用起来,才能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同时这个环节也是验证知识的过程,纠错的方法。有一种假的学习叫做收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收藏会造成一种假象,认为收藏的知识就是自己的了,已经学会了,从来不会再次翻看、整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把学到的知识应用起来,重复应用,组合应用,不断加深,深刻强化,就是输出。输出写成文章、讲给别人听、运用到工作中、在生活中实践、教授给别人等等方式,通过渠道把知识输送出去。通过“读书/学习→输出”的循环不断成长,是实现自我提升的最好方式。所以在读书/学习的时候,就要有输出的意识。前面讲到的记笔记、写批注、思考等过程,也是为输出打下的基础。有效输出最好的两种方式:写文章、以教为学。写文章可以留下来自己看,把它放入自己的资料素材库中,偶尔随手翻看,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调取。当然也可以发表出去给别人看,让读者欣赏、评价。不用怕写不好,尽管把想法、感悟写出来,这个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帮助思考的过程,渐渐的会发现思路越来越清晰,逻辑也会越来越严谨。以教为学检验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知识教授出去,这其中会考验对掌握知识的熟练度,深入思考后的内化能力,逻辑是否清晰,表达能力等等。以教为学会有很强的任务感,有明确的目标导向,驱动你需要更快更好更高效的学习和吸收。在教授的过程中会获得正反馈,被正反馈机制驱动又会更积极努力地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人们做事的驱动力受两种机制影响,一种是内部的,以纯粹的兴趣爱好乃至虚荣心等为动力的内部驱动机制。另一种是外部驱动,完成任务后得到正面反馈,获得奖励的外部驱动机制。所以,尽可能的为自己制造任务,设置明确目标,创造获得正反馈的机会,持续贯彻高效学习的行为。学知识的动机肯定是为了用而学,不是为了学而学。获取到的知识是为了更深入的理解,解决问题随时可以调用。对知识任何一种使用方式都是输出,要有导向性的培养这种行为。三、总结带着问题去看书,也要带着问题去选书。选书的3个要点:其一要明确读书的目的,通过读书过去什么,目的越明确,读书越精准;其二读原著,经常读某类领域的书你就会发现,很多的内容是相似的,甚至核心思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换了几种表达方式。这说明他们都是以某种名著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在此基础增加新的理论,链接新的思想和知识,内化形成属于作者本人的一套理论,这是以教为学的典型案例。所以不如读信息更加丰富、内容更翔实的原著。其三选择少有人读的书,读的人少说明你与别人知识的重叠率会低会更具优势。高效学习三步法“带着问题学习——思考——输出”不仅仅适用于阅读,同样适用于其他方面学习。思考不应局限在当下的任务中,把思考的习惯应用到生活,衣食住行中,看到什么多问“为什么”,遇到问题分析“如何处理”,训练思维活性及专注力。善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套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或串联或改动知识结构解决问题。我主张的是“链接思考的力量”,不仅仅链接自己储备的知识经验,也要链接其他人的知识和能力。(本文首发,公号“且行舟”)


本文标题:怎样可以成为有效阅读和学习的高手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