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迪里安尼提出过家庭消费与储蓄生命周期的假设,他认为一个人一生预期收入和消费需求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相互关系。这一理论也为后续金融,尤其是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服务提供了框架性参考,并且不断迭代。
在国内,学界对于资产配置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并且把个人投资者的资产分为灵活取用、投资增值和未来保障这样三笔钱。股票、基金、黄金、保险等等,都是投资的热门话题。
但随着市场持续震荡,如何合理配置资产、搭配最优投资方案,成为大众关心的又一话题。根据蚂蚁财富平台的调研数据显示,7成用户有配置意愿,但不懂如何合理操作。
针对这一诉求,蚂蚁财富平台近日升级“三笔钱”工具,分为灵活取用、未来保障和投资增值三部分,并在投资增值上首创量化目标配置法,推出“小目标”功能,对投资目标进行拆解和量化,让配置过程有指引、有追踪。
中国家庭投资容易“两头翘”
对于投资理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在关于蚂蚁财富投资工具升级的交流会上说,2019年时人行资产负债课题组做过一个针对全国城镇3万户家庭的调研,数据显示城市居民的资产以实物为主,金融资产比例较低,且在金融资产中,大量资产是配置在无风险的金融资产上。
其次家庭的总资产随着户主的年龄在提高,基本上跟生命周期匹配。越到了中段的年龄,家庭金融资产比重也就越高一点,这样存量的增长就引发了很多人必须会关注的问题——这个钱怎么打理、往哪儿配、要不要调?所以催生了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的演化。
锁凌燕说,由于资产类型不同,收益风险特性也不同,所以大家对于理财有一个传统观念,就是“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什么该投资,什么不适合投资,怎样搭配收益最大化?却并没有明确思路,所以“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只是对资产组合理论一个比较浅层的理解。
华安基金组合投资部总监陆靖昶也表示,截至今年9月30日的数据显示,华安基金有股债配置行为的投资者中,有近40%的用户股债配置中债券类占比达到9成以上,20%的用户配置中股票类占比高于9成。也就是说,投资者倾向于大量配置股票或大量配置债券,仍未能实现均衡配置。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中国居民人生周期财务规划报告》提到,目前中国家庭金融投资组合的风险分布呈“U”型,保守型家庭和冒进型家庭较多,这不利于个人生命周期内的效用最大化。
锁凌燕认为,在成熟市场,资产配置决定了90%以上的回报。即便是不够成熟的新兴市场,资产配置也决定了70%以上的回报,所以仅从结果导向来看资产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她建议个人投资者需要进一步强化配置观,提升配置力,行业也应合力构建便捷、高效、可靠的支持性金融服务体系。
理财组合用上量化配置
在手机上打开支付宝,在顶部搜索栏输入“三笔钱”,页面跳转进入蚂蚁财富打造的专业资产配置工具“三笔钱”。
所谓“三笔钱”,是指智能化、个性化的配置工具和方法,基于投资者的个人目标和风险偏好,定制包含流动性、子女教育、养老、保障、保值增值等在内的全方位规划,帮助投资者形成“攒一笔、留一笔、投一笔”的配置观念。
蚂蚁财富副总经理郑艳兰表示,在科学专业这个方面,三笔钱是结合原来诺奖经典的“生命周期理论”和北大研发的“世代交叠模型”,共同首创了跨资产配置的顶层分配模型。在三笔钱每一笔上,蚂蚁还有三个各自不同的小模型,总共构成了1+3大的体系,来支撑科学专业。
在第一笔钱上有短期够用的流动性模型,这个模型会基于用户QIC输入,诊断用户的消费预估,还有应急的钱有多少缺口,最终给出用户一个流动性建议,大概是三个月左右的消费情况。第二笔钱是安稳未来,是行业里通用的GBI模型,会根据用户KYC的收入分配做目标建议、目标跟踪,甚至还有在多目标下的优先级排布和选择。第三笔钱是蚂蚁自研的5A配置模型,根据用户的持仓情况,以及风险承受能力和不同的偏好,甚至是用户在投资过程中的行为,去诊断和帮助用户确定更合适的配置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笔“投资增值”的钱首创了量化目标配置法“小目标”,对投资目标进行拆解和量化,让配置过程有指引、有追踪,这背后是结合用户持仓进行超大规模、多目标的实时运算。蚂蚁基金数据显示,第三笔钱需经历18亿次计算后,从人均1万个方案中,选出适配度高的配置方案。
“我们会基于遗传算法和帕累托有效前沿,从18亿配置方案里先为用户筛选出大约1万个比较优秀的侯选集,再从这1万个侯选几里为用户挑选出一个最优方案,从18亿到1万,再到唯一的一个。”郑艳兰说。
蚂蚁财富平台数据显示,配置均衡的用户,投资收益体感更好。截至2023年上半年,配置均衡的用户相较欠缺配置的用户,收益率提升88%,最大回撤平均降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