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考作文题出炉 看似寻常 暗藏机巧
昨日,成都市中考正式拉开帷幕。据悉,2023年全市中考报名人数为15.02万人,共设置考点113个。
中考第一天,备受关注的语文作文题目也正式出炉。据考生回忆,今年的题目是半命题作文:《回到____年》
这个题目好下笔吗?如果是你会咋写呢?记者采访了名师,带领我们深度解题。
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初三语文备课组长赵彬:
看似简单,实际深厚,维度宽广
从命题角度来看,今年的作文题目延续着这些年来成都中考作文题目紧密结合新课标,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都能够“下笔”。同时考查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其中需要学生在写作时,既要注重自己的变化,又要把自己的经历与国家、世界同频共振。比如题目给出了可以选择时间的范围是2008年——2023年,你若选择其中某一年,就要表达为何要选择这一年,它给你带来心灵上、思想上、认识上的哪些不一样等。这里需要考生的格局放大,在写作中注意表达这一年、这个社会带来的体验。为什么让你心灵震动。因此,这个题目看似是“写自己”,实则是写这个时代。这也体现出我们以前常教学生写写“小情怀”的成长,但现在要求写得出“大情怀”的成长,这需要学生的思想成熟,并有较好的思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题目有个陷阱,就是会让不少学生写成“某一年的某一刻”“某一年的个人回忆”。其实并不一样,可以表达这一年发生了哪些事情,但更多的是体现感受回到这一年,它带给学生的心灵震荡、成长思考等,和“某个瞬间”还不同。所以说,这个作文题目其实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下笔。因此,我认为这个作文看似简单,实际深厚,维度宽广,“内涵小外延广”。
成都石室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长秦瑶:
作文题“亲切”“高级”
今年作文题“亲切”和“高级”。“亲切”在外表,“高级”在内核。题干简洁,读来晓畅明白;情境开放,令人有话可说;立足生活,令人有感而发。相信考生看到这个题目的瞬间,大脑立即像影片回放机一样,自动盘点十五年来值得留下的珍贵影像。2008年到2023年,恰好是大多数考生从出生到现在所经历的年份,题干看似限定了年份,实则不动声色给了学生引导:感悟自我生活,思考生命历程,尽情书写生活的积累、抒发真实的性灵。当然,“开放”并非无度,“回到某年”的命题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因而考生需要在作文里设置合适的逻辑起点,“如何回到这一年?为什么要回到这一年?”从而让文章逻辑自洽。
作文题干寥寥数语,虽都指向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但其实仍旧有教材的影子,仍是继续坚持了“作文抒写紧密结合教材”的传统,比如史铁生思绪回到那年秋天,深刻体味“好好活儿”;宗璞思绪回到紫藤萝又盛开那年,领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马丽华回到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那年,体悟“苦难之美”……勾连教材,可帮助考生打开思路。
成都石室中学初中语文备课组长张丽媛:
与今年全国高考甲卷作文有相似之处
不得不说,今年的成都中考作文题目与今年全国高考甲卷当中的作文有相似之处,两者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了“时间”这个话题。“回到某一年”突破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可能——时间在流逝、空间在变化,它充满了想象的色彩。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无法让时间倒流,但是在文字的世界中,回到某个时间点成为可能。这样的题目,会让学生徜徉在想象的世界中,让写作的过程充满新鲜美好的体验。这样的题目,也正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对学生想象思维培养的要求。
本次作文题目体现了成都中考作文命题始终秉持的几个理念。比如:写作素材极广。由于题目的开放性很强,所以学生可写的内容很多,这就降低了写作的门槛。其次,回归教材。类似的文章,我们在初中教材中学过很多,比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如若学生能回忆起课本当中的一些例子,能使自己的写作思路更宽广。虽写作的门槛低,但写得有没有深度、有没有新意、能否彰显思考的深度,则是评价作文是否优秀的重要参考。
·现场特写·
志愿者搭建服务站
家长们要给仪式感
记者昨日在中考各考点看到,考点外的志愿者服务站为考生和家长送上贴心服务。在成都七中育才水井坊校区外的志愿服务站,水井坊社区党委共计组织微网格员、志愿者40余人组成志愿服务队。石室联合中学考点外,由新华文轩阅读服务第四支部志愿者搭建的服务站也一直在考点外守候。志愿服务站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帐篷、凳子、饮用水、文具、防暑降温用品等。
“中考第一堂考试给她一个‘仪式感’吧。”石室联合中学考点外,王爸爸在志愿服务站陪伴女儿的语文考试。他告诉记者,为了给女儿加油打气,第一天开考专门来陪考,希望让她感觉人生中的关键时刻有家人陪伴,不过为了给女儿营造“平常状态”,后面就不全程陪考了。在考场外等候的多数家长也都表示,第一科目陪伴后,之后考试都不会在考点外陪考。
·学科解读·
语文
“华西坝”等入题
试卷极具“生活味道”
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李攀崎:
2023年成都中考语文卷选材注重价值导向,体现家国情怀。比如现代文《皮鞋》展现红军精神,文言文《草花》蕴含古人雅趣,成语辨析以“蜀水”串联蜀中文人……多样的文化生活徐徐展开;世乒赛中国队夺冠、举办文博体验活动、走近成都“华西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一呈现。考查方式体现语文的“以用为主”,比如比对整合与苏轼有关的《核舟记》和苏轼写的《记承天寺夜游》,勾连巧妙;关注成都重要文化地标,按序组合《百年风流华西坝》《叩问华西坝》,巧思连连;语言运用,以“中考语文”为话题,通过修改考前激励语等形式,呈现最真实的“现场感”。
作文《回到____年》,立足考生实际,看似寻常,却暗藏机巧:降低写作门槛,人人有话可写;强化平等选择,拓宽写作空间,可记叙过往,可创写科幻等;鼓励深度思考,让学生“大开脑洞”进行个性化抒写。
总体而言,这份语文试卷,扑面而来的“生活味道”,体现了“考查中融合生活,生活中运用语文,语文中传承文化,文化中提升审美”的价值追求。
物理
“北斗”“绿道跑步”入题
联系生活考查学科素养
树德实验中学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