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法学 > 法学理论 > >

发挥引领职能 服务法治建设 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贡献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学教育、法学理论研究和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对法学法律工作者寄予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理论是重要引领。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行专门部署,为新时代法学会开展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对推动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改革发展作出安排、提出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法学会工作必须自觉把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放在党和国家大局中谋划推进,不断加强政治引领、扎实开展法学研究、积极服务法治实践、加强法治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国“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

一、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确保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正确政治方向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法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和团结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必须牢牢把握住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确保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方向不偏移,不断强化政治引领作用、提升政治引领能力,更好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职责和光荣使命。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法学会肩负着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教育引导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把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更加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执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道路问题关系全局、决定成败,是一个重大的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法学会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问题上,必须树立自信、保持定力,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始终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践行者、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发展者、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培养者。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居于核心地位。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定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坚守政治原则,提高政治能力。法学会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必须要把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夯实思想根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引导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全过程。强化党建引领,指导推动各级法学会和研究会党组织建设,增加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法学领域意识形态主导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法学理论研究才不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法学会作为党领导的群团组织,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穿到法学理论研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始终做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引导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观点。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维护法学领域意识形态安全,严把学术会议、课题研究、评奖评优、对外交流等活动的政治关、政审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旗帜鲜明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针对错误言行敢于和善于发声亮剑。

二、充分发挥法治智库作用,推动法学理论研究始终聚焦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法学研究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将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专业热情与党的意志、人民期待、法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高水平理论研究成果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始终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阐述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战略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深入开展法学理论研究、服务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引导法学理论工作者自觉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法学理论研究,深刻把握好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领会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更好地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充分展示习近平法治思想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坚持理论研究服务法治实践,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研究成果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满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围绕事关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研究提出更多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政策法律措施,更好服务全面深化依法治疆、建设美好新疆实践。


本文标题:发挥引领职能 服务法治建设 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贡献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