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 > 古代文学 > >

大运河与中国古代文学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地点: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主持人(方铭,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遗产,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历史上,大运河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而大运河和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更是非常密切。大运河边上的中国文学创作现在仍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以后可能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只要大运河存在,只要大运河河畔有人生活,就会有大运河文学。不过,我们今天主要是讨论“大运河与中国古代文学”这一主题。

  2015年以来,《文学遗产》专刊就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多场对话,今天的“大运河与中国古代文学”就是我们规划的对话之一。今天我们邀请了几位著名的古代文学学者,来到大运河畔的淮阴师范学院,与淮阴师范学院的各位运河文学研究专家共同举办这样一次对话会,希望能对推进大运河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有所贡献。淮阴师范学院是最早开展运河文学研究的学校,建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出版了众多重要的相关研究成果。各位从外地到淮安的学者通过与淮阴师范学院运河文化与运河文学研究专家的交流,一定会对“大运河与中国古代文学”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大运河与中国古代文学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 资料图片

  一

  张强(淮阴师范学院教授):大运河与古代文学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自大运河开凿兴起,它与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传播关系日益密切。因运河而兴起的城市,与唐诗、宋词、元杂剧、宋元话本、明清通俗小说等形成了特殊的关系,甚至影响到它们的生存状态。

  要说运河和唐诗之间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到汴河。汴河又称通济渠,是隋炀帝在先秦鸿沟、东汉汴渠等基础上兴修的运河。通济渠是唐王朝最繁忙的交通线。从初唐到盛唐,从盛唐到中唐再到晚唐,崔颢、岑参、刘禹锡、卢仝、韩愈、贾岛等诗人行走在汴河上,留下了大量吟咏汴河或以汴河为兴象的诗篇,这些诗篇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岁月与风貌,具有很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运河对宋词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剥离了运河,那么宋词反映宋代社会生活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必将受到影响。首先,在现存的300多位宋词作家中,最著名的词人如欧阳修、柳永、周邦彦、张先、苏轼、李清照、米芾、陆游、黄庭坚、辛弃疾、姜夔等,大多数是运河人或者有运河生活经历。在北宋开封、南宋杭州以及扬州等典型的运河城市实现了文化与市民经济的双重繁荣。这些运河城市不仅成为词人荟萃之地,也为推动词体形成,促进词繁荣,影响词作内容与形式起着作用。其次,运河城市是宋代著名词人重点吟咏的对象。运河是南北水上交通的必由之路,当文人士子途经或者居住于运河城市时,仕途浮沉、离别情感得失等心理体验,再加上运河城市丰富的人文古迹、美丽的风景的陶冶,浸润着文人士子感情的词因而蒙上了运河文化的特色。欧阳修、柳永、秦观、姜夔等对所处的运河城市作了审视,汴州、苏州、杭州、扬州等运河城市的繁华在宋词中得以保留,我们也因此得以窥见运河城市昔日的繁华与风情。最后,运河城市对于词的俗化和市民化传播也起到了巨大作用。运河城市的繁荣为词的发展营造了极其广阔的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繁荣的城镇、便利的交通、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普遍较高的文化水准使得运河区域成为大量词作产生和消费的中心。

  运河与元杂剧的关系非常密切。元杂剧最早的四个活动中心,除平阳外,东平、真定、大都三个城市都是运河城市。元杂剧与运河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元杂剧作家相对集中的活动区域都是运河城市。相对稳定和繁荣的运河城市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和市民消费群体。第二,元杂剧的很多故事发生在运河城市。比如大家熟知的《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地就是运河城市楚州。第三,元杂剧的迅速传播也是依仗运河便利的交通条件。总之,元杂剧与运河、运河城市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认真研究才能更好地弄清楚其发展规律,认识其本来面貌。

  运河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诞生于运河城市中的宋元话本,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话本更能反映市民的文化要求,更能代表市民的审美理想,一般认为,话本指说书艺人讲故事时用的底本或说书艺人在瓦舍、勾栏等公共场所进行艺术表演时的底本,市民成为接受“说话”艺术的最大听众。后来,文人参与到创作之中,遂使话本成为能书面阅读的短篇小说。明清小说作为市民文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繁荣与运河城市关系密切。四大奇书的作者都出生在运河城市,或者长期生活在运河城市。他们对于运河城市有着丰富的描述。比如说《金瓶梅》一书对运河城市风情、官商的运河往来、运河治理、运河码头等作了全面而详尽的反映和描写。另外,大量的小说家居住在运河城市或以运河为题材进行创作。小说作者或出生或客居在运河城市,他们以运河为背景展开叙述,也是不争的文学史事实。

  二

  孙明君(清华大学教授):我们在“运河之都”淮安召开这样一个对话会,非常有意义。张强教授的发言给予我很多启发。目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在此时代背景下,我作为大运河文学研究的初学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体会,简单谈三点内容。

  首先,从吴王夫差开始的大运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对大运河贡献最大的应该是隋炀帝。隋炀帝把以前的分段运河连起来了,成为从都城到淮安一直到杭州贯通的这样一条大动脉。隋炀帝喜好文学,写过很多文学作品,包括运河的诗文。作为一个北方人,隋炀帝对南方的文化文学都非常喜爱,所以隋炀帝在运河文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如果我们要写运河文学史,理应以他为界,在他之前为运河文学史上卷,在他之后就是下卷。清代康熙和乾隆都六下江南,但他们对运河文学文化的贡献不是很大。

  我认为运河文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城市文学。大运河跨度非常长,从北京一直到杭州,几乎把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城市全部覆盖。这么多由北向南的城市沟通起来,成为今天运河文学的宝库。城市文学的兴起,在中国文学史上是非常独特的事件。因为中国文学在早期主要是宫廷文学,除此之外还有乡村文学、城市文学。宫廷文学数量非常庞大,很多帝王与文武大臣都参与其中。很多封建官员在失落、不得志的时候回到乡村生活,促进乡村文学的发展。我认为,城市文学应该是宫廷文学和乡村文学之外的第三种文学力量。它的数量比较少,特点不够鲜明。但正因为有了京杭大运河,使这样一种传统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在中国城市文学开始走向繁荣,特别是唐宋以后。这与运河各种历史功能的发挥,不谋而合。总之,城市文学的崛起,成为跟宫廷文学、乡村文学三足鼎立的一种文学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大运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今天研究大运河文学要有全局的眼光,大运河上有这么多城市,我们应该将每一座城市和它的周边城市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观念。这样我们对运河文学就会形成整体的印象,才能识其变迁,得其真义。

  周薇(淮阴师范学院教授):我近几年的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淮安诗歌方面。淮安作为运河城市,它的文学成就与运河密不可分,具体而言:


本文标题:大运河与中国古代文学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古代文学”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