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

赴台寻访魏建功先生当年推广国语足迹感悟,南通网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编者按: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魏建功先生 (1901-1980)是我市海安西场人,毕生为汉字改革和语文教育的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1946年1月至1948年11月,先生曾领衔赴台湾推行国语三年,不仅在当初从根本上动摇与消除了日据时期奴化教育在台湾的影响,于当今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维系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更是功不可没、意义深远。

近年来,江苏海迅集团董事长仲跻和等一批热爱家乡文化的有心人,正在积极筹资兴建魏建功陈列馆,以缅怀先哲丰功伟绩,展示江海文化独特魅力。为征集史料、完善展陈,今年8月,仲跻和以魏建功陈列馆(筹)馆长的身份率队赴台,遍访名流,追寻先生当年推广国语足迹,并依此行见闻、感受写成此文。

明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魏建功先生入学北京大学100周年。目前,魏建功陈列馆筹建相关事宜均全力展开,“目标是明年开馆”。

“应该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度来看待魏建功先生的国语传播。国语传播是台湾光复后的一件大事呀。”在国语日报社的座谈会上,听了台湾中央研究院何大安院士这样的话,我的内心升腾起一股兴奋,升华了魏建功是《新华字典》之父的概念。纪念魏建功先生,怀念魏建功先生,应该从一个应有的高度来做这件事。这是我台湾之行追踪魏建功先生推广国语足迹的收获之一。

从开始筹建“魏建功纪念馆”,到现在的“魏建功陈列馆”,已过去了两年多。两年多来,收集资料,联系熟人,申报立项,制作塑像,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但魏建功重要的生平经历还未开始深挖资料,总觉得有些欠缺,少了拿得出手、贴得上墙、激动人心的东西。

此次台湾追踪,事先联系了齐益寿教授,并委托齐教授联系了梅家玲主任、蒋竹君董事长、黄英哲教授等。应算是作了充分的准备,故到台湾后一切顺利。

台湾大学拜访梅教授。没想到原来的紧张情绪与担忧因梅教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而随天空的乌云一起消散。

梅家玲教授是台湾大学文学系的主任。没想到住的还是日据时期建的房子,办公室的布局还是台静农主任时的样子,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这样朴素的办公室,是因为没有钱吗?更多的是怀念!是传承!《战后初期台湾的国语运动与语文教育——以魏建功与台湾大学的国语文教育为中心》是梅家玲教授在台湾文学研究集刊(第七期)(2010年2月)发表的文章,文中的观点:“语文复原是魏建功来台推行国语时的政策主轴,而从台湾话学习国语,则是其具体实践策略”,让我明白了先生当年推广国语的难度不是一般的难!也不只是为了统一而统一,而是出于强国、民富的基础。

国语日报社拜访蒋竹君董事长。如果说拜访梅家玲教授是家人串门、朋友聚会,而拜访董事长就是正式的工作访问。有欢迎标语,有会场布置,有议程安排,且班子人员全部参加座谈会。特别是当蒋竹君董事长把《国语运动百年史略》送给我的时候,我的眼泪已含在眼中,八十多岁的人了,把书中有关魏建功的四十多处都用便签贴注了。说心里话,我做不到。

“魏伯伯好厉害。1948年,我放学回家时,经常看到魏伯伯在我家和我爸爸聊天,一聊就是好久。那时候小,也不知道他们聊什么。直到有一天傍晚,魏伯伯又来了,带来了四根香蕉,黄黄的,好香。我爸爸拿着香蕉,放在鼻子上闻闻,‘嗯,好香’,剥皮咬一口,‘嗯,好吃’。不一会儿,四根香蕉就被爸爸一个人吃完了。我妈妈说‘你怎么一个人吃完了,四根香蕉,四个人,你至少应该给孩子们留一根’。我爸爸说,‘怎么?想吃香蕉?好说!我带你们去吃个饱,而且天天有的吃’。这才知道魏伯伯是劝我爸爸一起去台湾办国语日报社的。”这是一起参加座谈会的大导演王正方先生说的。听得我们在座的人开怀大笑,再一次体会到台湾推广国语有多难。

何大安教授的发言,虽说话不多,但有醍醐灌顶之效。“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魏建功等老一辈统一了语音,为国家统一、民族富强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样做一件事,高度不同,效果就不同。明年是“五四”一百周年,魏建功作为陈独秀、鲁迅亦师亦友的“建功兄”,“要是能在陈列馆中把魏建功与他们的交往联系在一起展示,将会增加陈列馆的内涵”——给我启发很大,为今后收集资料工作开拓了一个新天地。

去嘉义拜访黄英哲教授。二十四日,夜间醒来,还未睡觉的吴文凯说:“打扰一下,司机说明天嘉义大风大雨,停课停工,让你决定去不去。”我还没有完全清醒,就说:“还是天亮了再说吧!”又翻身睡着了。习惯了早睡早起的我,可不愿深夜为明早的事而纠结。

四点钟,我醒了,想起了夜里吴文凯的话,就给司机发微信:“来一次不容易!能约上黄教授更不易!结合天气变化,我想改乘高铁去,请问可以吗?”

直到五点二十分,司机才回我:“没关系,还是一样开车去,慢慢开。”

从台北到嘉义高铁站还算顺利。雨虽下个不停,但也不大。风是有,但也没有要吹翻车子的风势。一路上没有看到交通事故,暗自为自己决定冒雨过来而庆幸。

约的见面时间是十一点,见面地点为高铁站星巴克咖啡店。可快十二点了,还没见到人。突然,司机来说:“他过不来,路淹了,让我们去嘉义市区碰面。”

先是一条路还算顺利,导航显示离市区只有五公里了,前面的路上被挡住了,有辆警车横在路中央。只好掉头。

转一条小路。七拐八拐地开了好远,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雨天一色,连东西南北也分不清了,突然间发现前面的小路也被淹了,只好又回头,顺路往回开。

发现路边有一个警署,司机下车去问警察,按警察的提示,又转另一条路,七拐八绕的终于来到了市区。在一个星巴克咖啡店内,见到了黄教授。他一个人在那儿,见我们进来了,很热情的主动打招呼。

黄教授在日本爱知大学任职,是文学教授。从他送我们一篇文章《魏建功与战后台湾国语运动》以及梅教授送给我们黄教授的另一篇文章《论战后初期“五四”在台湾的实践——许寿裳与魏建功的智慧》以及现场的交谈,觉得黄教授不愧为“台湾研究魏建功第一人”。这是梅教授对他的评价,从一个人的活法、言行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没有全面的了解,没有深刻的认识,没有精准的提炼,是很难做到的。

筹建魏建功陈列馆,目的就是传承魏建功的严谨的治学精神、拼命的敬业精神、无限的牺牲精神,而这才是当今社会最稀缺的。了解是为了理解,理解是为了传承。中国梦,需要有这样的精神传承作基础。

干什么没有困难呢?难道因为困难就可以放弃吗?从北京来台湾推行国语,魏建功不但自己放弃在北京大学的工作机会,而且动员好友一起来台湾为推广国语一起拼搏。为了《国语日报》可算费尽了心思。


本文标题:赴台寻访魏建功先生当年推广国语足迹感悟,南通网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