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脑力倍增 > 思维能力 > >

如何把思维导图应用到课堂上?研究了20年的高级教师告诉你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技能 | 如何把思维导图应用课堂上?研究了20年的高级教师告诉你

2018-07-06 20:20 来源:好教师 思维导图 /教师

原标题:技能 | 如何把思维导图应用课堂上?研究了20年的高级教师告诉你

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老师应该怎么用在课堂上,用到学生身上?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高级教师杨艳君近20年的研究成果,简单概括为:道(教育理念)、法(广义思维导图概念)、术(课堂教学模式)、器(绘制方法)四个方面。相信看完这些内容,你就知道,思维导图该如何玩转了!

据说,杨老师的第一个思维导图的实验对象就是她的儿子哦!而且偷偷告诉各位老师,杨老师的儿子当年可是以690多分的高分考上清华。

简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思维导图教与学”专家、人大附中第二分校副校长、海淀区政府督学、高中物理高级教师杨艳君研究思维导图近20年,去到澳洲、美国以及台湾地区进行交流,把中西方的相关理论和在教学中的应用集纳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方法,并且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的学校做过100多场培训。

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用思维导图帮学生创造出自己的“太阳”

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自我。著名哲学家尼采的这句话特别打动杨艳君老师。一个独特的自我要“创造出一轮自己的太阳”,杨老师开始思考,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学生作为人的独特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使其成为能够自觉、自由创造的人。

1998年,杨老师第一次看到思维导图,就知道,这是她想做的、要做的事情。在她看来,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而思维导图的应用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核心其实就是尊重学生差异,绘制思维导图恰好就是发现思维差异的过程。

所以,结合了中西思想和她的教学思考,她提出:思维导图创造出自己的太阳。不仅强调深度、广度、高度,更强调温度,要对学生有爱,有感情。但是,这个爱不能太热或太冷了,要刚刚好,帮助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差异。

思维导图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

接触了西方的一系列理论后,杨老师又研究了五行图、太极图等中国古往今来的图形,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她独创出了“广义思维导图”的概念:思维导图能够整理和激发人的思维,促进思维的聚合与发散,具有点、线、面、图、彩的特点,是可视化的思维工具。

如何把思维导图应用到课堂上?研究了20年的高级教师告诉你

她认为,广义思维导图更强调包容性。“点”是中心,是主题;“线”是联系,是联想;“面”是整体、结构、系统;“图”可以是用图像展现情景,可以是符号标记重点,可以是代码注明关键;“彩”则是指用色彩来表现感情。

杨老师认为,使用思维导图的意义主要有3点:

1. 思维导图让学习看得见。

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子的思维,思维本身是无法被看到的,而思维导图能让隐性思维显性化。

如何把思维导图应用到课堂上?研究了20年的高级教师告诉你

2.思维导图能训练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包括三个方面: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都需要大脑不断进行思维的聚合与发散。使用思维导图能指引、激发、组织子思考。让孩子习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养成联想思维的习惯和寻求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习惯,从而发展孩子的思维。

如何把思维导图应用到课堂上?研究了20年的高级教师告诉你

3.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力。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的学科多,各学科之间的逻辑思维方式差异很大,而且中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成熟。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用统一的方式方法将各学科复杂的逻辑思维问题可视化、简单化。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能把学习的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发展兴趣、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成长。

教育发生在课堂,把思维导图也要用在课堂

教育大部分的完成现场是在课堂。所以,杨老师决心把思维导图带到课堂,用在课堂,融入课堂。她教书30多年,还听了数千节课,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凝练,最终提炼出“三图六构”的课堂模式,让思维导图和课堂完美融合。

如何把思维导图应用到课堂上?研究了20年的高级教师告诉你

“三图六构”课堂模式,实际上囊括了课前、课中、课后,真正实现了自主教学。课前学生通过预习感知课程,并且根据自己的感知构建思维导图,然后还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帮助和学习修改思维导图。这是第一个,感知图的自构和互构。

而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学生对知识点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在已有的感知图的基础上精细思维导图,或是重新构建出一个新的思维导图,当然,课上还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评价这样的一个互构过程,最终就得出了第二张图——精细图。

学生基本掌握知识点后,学生还要对知识点进一步的提升凝练的过程,再进行一个自构和同学间的互构,画出第三张图——凝练图。对于一些学生对当堂内容有突发奇想,课后还可以再总结一个探究拓展图。

这三张图,每一张图的绘制都有一个自构和互构的过程。也就是说,三次自构分别对应着预习、听讲、复习之后的理解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而三次互构也对应着3种不同的方式。

以课堂互构为例,先有2名学生组成最基本的互助,然后4-6名学生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彼此的思维导图,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图。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2名同学上台发表讲解。首先要注意的是,发言要是2个人,而不是1个人。


本文标题:如何把思维导图应用到课堂上?研究了20年的高级教师告诉你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